浅议校史研究对偏远地区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docVIP

浅议校史研究对偏远地区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议校史研究对偏远地区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doc

浅议校史研究对偏远地区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偏远地区的教育领导部门和教育工作者在对待校史研究的问题上一般会陷入两个认识误区:一是妄自菲薄,觉得学校地处偏僻、教育落后,学校的方方面面都无足道也,不存在什么校园文化;二是不屑一顾,认为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是教育工作者的头等大事,校史研究可有可无,因为这无助于提高教育质量和学校的知名度。   正因为人们认为偏僻地区的校园文化不存在,觉得校史研究不重要甚至毫无意义,所以偏远地区学校的校史大都简单、零乱、散失、残缺,校史研究基本为零。   但我们必须认识到,校园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个层面,它无时无刻不在创造着、积累着。它不仅仅是指教学硬件设施的完善、教学环境的亮化和美化,也不仅仅指课外活动的开展、教学理念的更新、教学目标的与时俱进、教育管理制度的健全与执行力的强化,还包括课程的设置、教材的更新、作息时间的安排、师生与学校规模的变动。一切的一切,只要在校园内已经存在或发生、正在形成或发生的事物或事件,都属于校园文化的范畴。   校史是校园文化的基本内涵,它是记载学校建立、发展和变迁的过程的文献资料,是对学校发展轨迹包括校园文化产生、形成过程的真实记录。不管是已经形成、正在形成还是将要形成的校园文化,最后都必将成为历史,而这,就是每个学校的校史的主要内容。   苦菜花也有春天。偏僻地区的学校也有各自丰富的校园文化或校史研究资源。以笔者所在的学校为例,湖南省江永县第一中学(以下简称“江永一中”)地处湘南山区,从1926年创建至今,已经走过近九十个春秋。其间,停办近20年(1927至1945年),刚恢复又停办,直至1950年才稳定下来,由草创时期的两个初中班,发展到今天的200多名教师、3000多名学生的规模,由默默无名、荒无人烟的城隍庙到花团锦簇、大厦林立、车水马龙、书声琅琅、热闹非凡的湖南省示范性高中……   如果潜下心来,认真研究校史,拨开历史时空的迷雾,我们一定可以看到,当年红军长征留下的红军树下、四合院里,草创和发展时期留下的步云亭中、苏式楼前,该有多少令人叹惋的社会变迁和历史风云,多少震撼人心的拼搏血泪和励志故事!加以整理和物化,就是江永一中的校史,就是江永一中的校园文化,就是江永一中的一笔巨大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相反,如果任其散失,就会像校园中处处飘香的桂花,花开繁华过后,一切重归尘土,重归寂静,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什么都未曾拥有――这该是多么巨大的损失和遗憾?   学校教育的发展史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的建立、发展和变迁,是校园文化产生、发展和形成特色与风格的过程。在学校的发展进程中,处处留下了社会发展与变迁的身影和痕迹,凝聚着一代代教育工作者的智慧和心血,充分展示出一代代师生教与学的风采与硕果。   通过校史研究,可以充分挖掘校园文化资源,极大地丰富学校的物质与精神文化;可以认清学校发展的过去、现在,预知学校的发展趋势;可以高屋建瓴地构建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形成自己的学校特色,创造自己的教育品牌。   校史研究还有助于师生增强历史存在感,感觉到历史就在身边,自己本身就在创造或续写校园文化和学校的历史,从而激发他们爱校、爱家乡、爱国家的情感,培养学生志存高远、振兴家乡、振兴祖国的壮志情怀,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达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如果有了丰厚的校园文化,却不把它作为校史的内容去研究挖掘,不知道感知爱惜它、分析利用它,不让它成为学校的物质与精神财富,那么,校园文化就得不到系统的整理和理论分析,校园文化建设就会盲目跟风或无所适从。久而久之,校园文化建设就会流于形式,达不到扩展视野,充实心灵,振奋精神,增强师生的认同感、归宿感,夯实学校底蕴,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创造学校品牌的预期目标。   这就好比一个人拥有万贯家财却不知道消费或投资,家里堆满锦衣玉食,却以为自己一无所有,一直在那里挨饿受冻,最后可能就真的成为一个没有物质和精神力量、没有灵魂修养的废人。换言之,离开校史文化学校就会成为一个考试升学的加工厂,一个缺少阳光和朝气的另类监狱。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的底蕴所在,是形成学校品牌的重要原因。有了厚实的学校底蕴,学校师生就有了底气,师生的教与学就有了自豪与自信,学校的教学质量就会在潜移默化的文化陶冶和影响下不断提高。校园文化务求丰富多彩,校史研究更不能可有可无。有了校史研究,校园文化建设才会有明确的方向和远大的目标;学校师生才会了解学校的历史,从而更好地创造历史;才能更好地取他人之长补自身之短,更自觉地再奠基石以增加校园文化的厚度,更上层楼以提升校园文化的高度。   研究过后,校园文化就成为校史的一个个发展篇章,各个校园也就成为了一片片大小不一的文化绿洲,不仅让校园自身生机勃勃,还能影响周边的“气候”,改善周

文档评论(0)

jingpinwed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