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生命不能承受之重.doc
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摘 要: 《无声告白》是美籍华裔女作家伍琦诗耗时六年写成的首部长篇小说。小说围绕莉迪亚的死亡事件,从家人们不同视角抽丝剥茧地拼凑出莉迪亚的死因,揭示了生活中始终存在又被人们忽视的身份危机、戏剧人生及爱和自由等不能承受之重。
关键词: 无声告白 身份危机 戏剧人生 爱和自由
《无声告白》[1]是美籍华裔女作家伍琦诗耗时六年写成的首部长篇小说。作品一问世便受到了众多美国媒体的关注和好评,成为2014年度最具实力且众望所归的黑马,不仅跃升为了《纽约时报》的畅销书,还获得了包括美国亚马逊网站在内的无数媒体评选出的“2014年度最佳图书”。
小说开篇第一句就宣布了莉迪亚的死亡,随后整部小说就围绕着莉迪亚的家人――她的父亲、母亲、哥哥和妹妹苦苦回忆思索她生前有什么不寻常的表现而展开。作者巧妙地在莉迪亚生前和死后的时间上自然跳跃,从家人们不同视角抽丝剥茧地拼凑出莉迪亚的秘密,仿佛上帝从漆黑的夜空仁慈地注视着这一大家子,又默默地揭示出这出悲剧所有的起因。而一口气读完整个故事的读者们心里却沉甸甸的,因为生命中有太多对生活习以为常的人们忽视又始终存在的重荷。
一、身份危机之重
悲剧的发生必须追溯到莉迪亚的父亲詹姆斯的种族身份。作为华人后裔的詹姆斯的青少年成长期应为五六十年代,他“虽然出生在美国本土,也没有去过别的国家,但他从不觉得自己属于这里”。詹姆斯的父亲是用冒名顶替的方法来的美国,在这个所谓的“大熔炉”里做着低贱的活。詹姆斯从小在非白种人的异类和杂工的儿子的自卑中长大,没有任何朋友,只能拼命读书谋求身份地位的改变,拼命学习美国文化以被同学们所接受,甚至因为害怕自己讲英语带上中文口音,从五年级开始就不和父母亲说中文。可这个“大熔炉”并没有因此接受他、回报他:身为哈佛最优秀历史系博士生却被别人莫名其妙地抢走了留校的饭碗,只能去不知名的三流学校任教职。玛丽琳的出现和主动示爱对他来说不啻于上帝的恩赐,他以为与一个地地道道的美国女孩结婚就能真的成为美国社会的一分子,一个与别人毫无不同之处的一分子,可偶尔一次全家出游就引来餐馆服务员长时间好奇和打量,从此彻底断了他成为一个普通美国人的念头。
遗传了父亲基因的三个孩子无一例外地承受着作为学校里唯一黄种人而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的痛苦,这在莉迪亚身上表现得尤其明显。学校老师和同学众口一词地说她安静孤僻,缺少朋友。为了不让家里人发现自己没朋友的实情,她会故意在家里给同学打电话,假装自己有很多朋友,而实际上只是主动告诉同学学校的作业,甚至经常拿着空话筒假装跟假想中的同学聊天。在学校,为了破解自己孤立无助的困境,她故意主动接近大家公认的坏孩子杰克拉近自己和其他女生的距离,然而并没什么用。
莉迪亚的哥哥内斯的情况也不比她好。无论他怎么努力,都会“因为‘太瘦’不能参加橄榄球队,‘太矮’不能打篮球,‘太笨’不能打棒球”,只能靠读书、研究地图、玩望远镜交朋友。其实儿时的游泳经历已经告诉他,作为一个黄皮肤黑头发的中国人,这一辈子都无法回避被戏弄的屈辱和无法合群的挫败感。
事实上,在美国本土土生土长的华裔后代普遍经历了这种不被周围环境接受的困境和痛楚。与华人留学生不同,他们自打生下来接受的就是美国的教育、美国的生活环境,他们从心眼里把自己当做地道的美国人。他们想伸出手拥抱周围的人,却发现有一道无形的墙永远地将他们隔离于围墙之外。对于这些,作者本人深有切肤之痛。她的父母于上世纪六十年代从香港移民至美国。将小说背景设定在上世纪七十年代而不是现在,也一定是因为这段时期给作者的青春期烙下了不可痊愈的伤痛。回想过去,她坦言:“在我成长过程中,你的外表和周围人非常不同,这是一种十分奇怪的体验。你会觉得自己很显眼,并且因此活得很累、不知所措――尤其当你内心深处觉得自己属于这个社群,但别人却不这么想的时候。”[2]小说中,这种与周围格格不入的身份危机一直侵扰着詹姆斯和他的孩子们,使他们孤独、迷惘、痛苦不堪,并且一辈子都无法摆脱。
二、戏剧人生之重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人生的戏剧性在于:为了改变宿命你拼命地朝着命运的反方向走,辛苦地走了一大圈却蓦然发现,自己始终就在命运的手掌心里打转。玛丽琳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她儿时,父亲就抛下她们母女跟别的女人走了,自此以后,她母亲以做一个美丽能干的女主人为唯一人生目标,中了邪似的时刻注意自己的装扮,一门心思地学习烹饪、缝纫、家政。她对女儿玛丽琳的人生期望就是有个好婚姻,她的培养计划就是先教玛丽琳做一个好女人,然后嫁一个好男人。
玛丽琳是个典型的追求自我个性叛逆的美国女孩。看不起母亲将幸福寄托在婚姻家庭上的想法,绝不会按照母亲的安排生活。当别的高中女生都在上家政课的时候,她偏偏要和男生们一起去上科学课。别的女生逛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