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略论《左传》成语的类型与结构.doc
略论《左传》成语的类型与结构
摘 要:《左传》成语类型多样,有以四字格为主至今仍一字未变的成语,有后代流传过程中文字形式稍有变化的成语,也有由名句凝练而成的成语,更有在《左传》故事基础上凝固而来的成语等。《左传》成语主要以四字格为主,其结构则有并列、主谓、动宾、偏正等形式。类型的多样与结构的复杂,反映了《左传》语言的精粹与丰富性。
关键词:《左传》 成语 类型 结构
“成语”指旧有的、现成的词语,是意义上有一定完整性、结构上已经定型的固定词组。关于其源流与演变,学者认为“最早被称为‘成言’,在东汉已经出现。六朝时,它又被称为‘陈言’‘成辞’。到了宋代,又称‘全语’‘成语’。明清沿用。”[1]主编《中华成语大辞典》的向光忠先生在他的《成语概说》一书中讲到,成语是既成的短语,是历史的产物,是认识的结晶,是语言的精华。[2](P1-11)
《左传》是中华文化典籍中的语言宝库。后代因《左传》一书的语言使用而形成的精美成语数量很多,研究、讨论《左传》成语的类型及其主要格式――四字格成语的结构情况,对认识《左传》的语言成就,揭橥汉语成语来源及其发展演变,都是很有意义的。笔者所讨论的《左传》成语,是指出自《左传》一书,而不包括源于书中所引用的前代典籍的成语。
一、《左传》成语的类型
《左传》语言无比丰富、精粹,源自该著的成语层出不穷。论它们的类型,大致有以下几种:
1.以四字格为主,至今仍一字未动的成语。如:众叛亲离、大义灭亲、一鼓作气、从善如流、以水济水、救灾恤邻、以乐??忧等。这些成语在后代沿用的过程中,它们的字面文字形式,与《左传》原文完全保持一致。
如《左传?成公八年》:“君子曰:‘从善如流,宜哉!《诗》曰:“恺悌君子,遐不作人。”求善也夫!作人,斯有功绩矣。’”[3](P838)这句话中出现的“从善如流”一词,古今没有变化;又如《左传?庄公十年》:“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3](P183)“一鼓作气”这个词,它的文字形式古今也没有变化。
2.流传于后代而文字形式稍有出入的成语。如“避君三舍”,现在变成“退避三舍”;“皮之不存,毛将安傅”,现在的形式是“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欲加之罪,其无辞乎”,变为“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数典而忘其祖”,后代变为“数典忘祖”;“众怒不可犯”,现在是“众怒难犯”;“量力而行之”,变为“量力而行”;“观衅而动”,演变为“观衅伺隙”;“降心以相从”,变为“降心相从”;“整军而经武”,变为“整军经武”;“政多门”,变为“政出多门”;“以小人之腹,为君子之心”,变为“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有的变化是由文字使用方式变化造成的。如“罢于奔命”,现在常用“疲于奔命”,这是由通假字造成的。
3.本来属于作品中表意精粹的名句,后代凝练成一个成语。如“虽不能始,善终可也”,凝练成“善始善终”;“敬,相待如宾”,变为“相敬如宾”;“使疾其民,以盈其贯”,变为“恶贯满盈”;“问鼎之大小,轻重焉”,变为“问鼎中原”;“结草,以亢杜回”,变为“结草衔环”;“虽鞭之长,不及马腹”,变为“鞭长莫及”;“甚嚣,且尘上矣”,变为“甚嚣尘上”;“多行无礼,必自及也”,变为“多行不义必自毙”;“上之所为,民之归也”,变为“上行下效”;“得主而为之死,犹不死也”,变为“虽死犹生”;“虽楚有材,晋实用之”,变为“楚材晋用”;“效尤,其亦将有咎”,变为“以儆效尤”。此类句子,与后代因之形成的成语相比,大致意思没有变化。
4.在《左传》词句基础上演变而来的成语,其语意与《左传》原文相同、相类,有的甚至有较大差异。如“举趾高,心不固”,现在演变为“趾高气扬”;“馈不食,寝不寐”,现在演变为“食不甘味,寝不安席”;“君子之谋也,始、中、终皆举之,而后入焉。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难乎?”这句话比较长,现在也演变出“一问三不知”这样一个成语。“春无凄风,秋无苦雨”,后代演变为“凄风苦雨”,只是“凄风”“苦雨”在《左传》原文中分属两个语言单元,原句语意侧重于强调春秋季节的气侯美好,演变为成语“凄风苦雨”后,语意则发生了相反的变化。以上成语,都是在使用《左传》原文基础上,演变而成的固定搭配。
5.在《左传》故事基础上提炼、凝固而来的成语。如“死不瞑目”一词,在《左传?襄公十九年》中,是对一个故事的叙述,其原文并没有现在这样的四个字形式的语言表述:
荀偃瘅疽,生疡于头。济河,及著雍,病,目出。大夫先归者皆反。士??请见,弗内。请后,曰:“郑甥可。”二月甲寅,卒,而视,不可含。宣子盥而抚之,曰:“事吴,敢不如事主!”犹视。栾怀子曰:“其为未卒事于齐故也乎?”乃复抚之曰:“主苟终,所不嗣事于齐者,有如河!”乃暝,受含。[3](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