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山文化英译立项研究现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红山文化英译立项研究现状.doc

红山文化英译立项研究现状   摘 要:红山文化是我国北方古代文化的代表之一,其英译工作对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有重要的意义。至今已有内蒙古自治区规划办和赤峰市社科联共4个科研立项研究,取得的研究成果包括报业新闻红山文化中英文推广现状研究、红山文化英译失误分析、红山文化术语翻译的原则与策略研究以及语境视阈下的红山文化英译策略研究。   关键词:红山文化;苏秉琦;英译   中图分类号:K872;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11-0015-03   红山文化是我国北方古代文化的代表之一,其英译工作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对外宣传及研究工作具有重大的意义。人类自身和人类社会是在继承前人创造的历史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发展的,因此,珍视红山文化遗产,也就是尊重人类的生命和历史;保护红山文化遗产,也就是保护人类的生存根源和发展基础。推广红山文化,就是展示中华文化的魅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这是红山文化英译工作的意义。   关于红山文化的英译研究,至今已有内蒙古自治区规划办科研项目“红山文化英文翻译理论研究与再实践”(2011H079)、“苏秉琦先生关于辽河文明之红山文化学术思想英译研究”(2013J147)和赤峰市社科联项目“红山文化中英双语推介工作研究”等共4个科研立项,取得的研究成果包括报业新闻红山文化中英文推广现状研究、红山文化英译失误分析、红山文化术语翻译的原则与策略研究以及语境视阈下的红山文化英译策略研究。   一、报业新闻红山文化中英文推广现状研究   郑笑然研究指出,“关于红山文化的研究2000年始见于报纸,从06年开始大幅上升,而于2004年在内蒙古赤峰学院召开的首届红山文化国际研讨会使得红山文化开始成为关注的焦点”。郑笑然研究了文献出版来源的数据指出,“红山文化的报道更多见于地方报纸,其中以赤峰日报最多,为137篇,其次是朝阳日报,为83篇,再次是内蒙古日报和辽宁日报”。“报道红山文化的报纸以学科分类可见,考古位居第一,有229篇相关文章,文化和旅游居第二和第三,再次是文化经济、体育、档案及博物馆等”。   因红山文化始发现于赤峰一带,延伸至辽宁境内,这就解释了为什么赤峰日报相关报道最多,其次是朝阳日报;以上研究也说明了学者研究的角度以考古为主,而与经济发展联系密切的旅游也受到了充分的关注;中国文物报也有较多文章报道则说明红山文化的文物受到多方关注。在红山文化英译立项研究以前,没有关于红山文化的英译推介工作的研究文章。   二、红山文化的翻译失误分析   多渠道搜集的翻译文本表明,红山文化翻译的失误比较多。赤峰市草原文化遗产保护宣传讲解大赛中一位参赛者将“红山文化古玉器,朴拙而智慧的艺术造型……无不为世人震惊”一句,译为“The ancient jade articles shock people all around the world for its plain and clumsy artistic style…”译文中将“朴拙”一词翻译成了“plain and clumsy”。任蕾指出,这一翻译显然是由于未能正确理解汉语中“朴拙”一词的真正含义造成的翻译失误。宋代何?e在《春渚纪闻?古声遗制》中著述:“余谓古声之存於器者,唯琴音中时有一二,不患其器之朴拙,使人援弦促轸,想见太古自然之妙,然后为胜。”可见“拙”在这里有“质朴无华”“天然去雕饰”的深层美学意义。而“plain and clumsy”使以英语为母语的阅读者只觉得“平凡、普通并且笨拙、不协调”,这种描述毫无美感,全无红山玉器的质朴之美,如果原译文后面补充“but at the same time beautiful and amazing”就可以体现红山玉器古朴典雅的美学含义了。   辽宁省建平市“建平在线”网站关于红山文化的代表玉器玉猪龙的介绍中,将“出土文物玉猪龙、玉质光洁,造型奇异”一句译作“The unearthed cultural relic Yuzhulong, which is bright and clean in its quality and strange in modelling……”(http:///gaik/rw.asp)。任蕾指出,“且不说此处将‘玉猪龙’直译为汉语拼音‘yuzhulong’会使得外国读者多么的莫名其妙,只将‘奇异’译作‘strange’,就值得再三推敲”。   三、红山文化术语翻译的原则和策略研究   早在18世纪,英国翻译家Alexander Fraser Tyler在他的著作Essay on the Priciples of Translation中就明确提出了翻译三原则:(1)译文应完全复写出原作的思想;(2)译文的风格和笔调应与原文的

文档评论(0)

kak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24126005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