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腊八粥在宋代汴京的创制及后代的变异.doc
腊八粥在宋代汴京的创制及后代的变异
摘 要?演宋以前民间腊八节日食品中无任何粥类。随着佛教的世俗化以及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佛教的粥和民间的腊八在宋代完成了契合。具体到空间的发祥地,就是东京开封。历史上记载腊八粥的最早文献,公认的就是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出自寺院的是七宝五味粥,出自民间的是果子杂料粥。在后代腊八粥的流传中,一个突出现象是各地一致认定源自宋代及汴京。从清朝末期开始,逐渐被改造成当代各地不分季节普遍食用的八宝粥,完全摆脱了佛教的色彩。腊八粥使粥由果腹变成了享受,由单纯的物质现象升华到了复杂的精神现象,由粥食升华到粥文化。一碗粥的经济史,凝聚了一个朝代首都的某种精华,折射了饮食文明综合集萃、发扬扩散、简化变质的某种模式。
关键词?演腊八粥,汴京,宋代,八宝粥
中图分类号?演K24 ?眼文献标识码?演A ?眼文章编号?演0457-6241(2016)22-0016-08
“腊八、祭灶,年下来到。”这首流传千百年、至今仍在传唱的童谣,表明腊八作为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是春节的前奏。不仅如此,其自身也饱含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具有独立性。在北宋以来很长的历史时期内,腊八节的一个基本内容和表现就是腊八粥。关于腊八粥的起源,民间有多种传说。其中之一是源于南宋初的开封朱仙镇:岳飞率部抗金于朱仙镇时,正值数九严冬,岳家军衣食不济、挨饿受冻,广大民众相继送粥,岳家军饱餐了一顿“千家粥”后,恢复了体力与信心,大胜而归,这天正是十二月初八。岳飞死后,出于对忠臣的怀念,人民每到腊月初八,便以杂粮豆果煮粥,终于成俗。①民间传说当然不是历史事实,但提示了宋代开封与腊八粥的关系。
那么,历史事实如何呢?腊八节起源于很早的先秦时期,与开封并无关联;粥的起源更早,相传黄帝始烹谷为粥,也与开封无关。这些源流早有学者研究论述,多成常识,不必在此赘述。至于二者合一的腊八粥,则与开封密不可分,学界虽多有涉及,但均属沿袭成说,或泛泛而谈,或点到为止,未见从学术角度展开研究论证。②本文试作探讨,以论证并阐述有关问题。
粥是中国最早的谷物熟食品,相传黄帝“始烹谷为粥”。③随后便成为最大众化的日常食品,因其综合性最强,包括了主食、副食和汤,蕴含了各种味道,营养丰富,而且烹制简单,便于食用。在长期的烹制、食用实践中不断改善发展,使粥的种类非常丰富。清人黄云鹄专作《粥谱》,以主要原料划分,列举谷类粥品54种,蔬类50种,蔬实类、■类、?z类29种,木果类24种,植药类23种,卉药类18种,卉药类(?)26种,动物类13种,④共计237种,可谓洋洋大观。尤其是在饥荒年间,无论官方还是民间,救济灾民的常规手段就是施粥,更属救命之粥。
长期的食粥经验,使人们另外发现了食粥的高层次功能,即有养生作用。苏轼在一书帖中对食粥赞不绝口:
夜坐饥甚,吴子野劝食白粥,云能推陈致新,利膈养胃。僧家五更食粥,良有以也。粥既快美,粥后一觉,尤不可说,尤不可说!①
指出粥有助于消化排泄,而且养胃,令人非常舒适。张耒也记载:北宋名宦张方平喜爱喝粥,“每晨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胃虚,谷气便作,所补不细,又极柔腻,与脏腑相得,最为饮食之良。妙齐和尚说山中僧,每将旦一粥,甚系利害,如或不食,则终日觉脏腑燥渴,盖能畅胃气,生津液也。今劝人每日食粥,以为养生之要,必大笑。大抵养性命,求安乐,亦无深远难知之事,正在寝食之间耳”。②认为既有补益,又能滋润肠胃口腔,是养生的重要方法。非但如此,粥还可以当药直接治病。西汉名医太仓公淳于氏意,在为齐王治“阳虚侯”病时就使用了粥:诊断“以为痹,根在右胁下,大如覆杯,令人喘,逆气不能食”,处方是“火齐粥”:“即以火齐粥且饮,六日气下;即令更服丸药,出入六日,病已。”③获得了良好的疗效。更有辅助疗效。东汉末年,医圣张仲景的“桂枝汤”验方,即特别交代“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④热稀粥可以促进药物及早被吸收并发挥治疗作用。明代高濂《遵生八笺》是我国古代养生学的主要文献之一,专列《粥糜类》38种,其中23种明确标出具有医疗或养生功能。⑤
相比民间而言,佛教对于粥的重视程度和依赖、推崇程度更强。主要标志有四点。
其一,佛祖因食粥得救而成道。相传释迦牟尼经六年苦行但仍无法悟道,有一天,因劳累饥饿过度而晕倒。幸亏一个牧羊女将携带的杂粮加上野果,临时用泉水熬煮成乳糜状的粥喂食,才恢复了体力,便在河里沐浴后坐在菩提树下沉思,终于在腊月初八悟道成佛。故而在佛教中,粥又称“药食”,具有医疗、救生以及神圣的色彩。
其二,佛祖总结食粥十大益处并向僧尼推荐。佛经记载:
佛在舍卫城,时难陀母作食,先饭比丘,后自食。复作釜饭,逼上饭汁自饮,觉身内风除,宿食顿消。由是多水少米合煎,复用胡椒、荜茇,调和奉佛。所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