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教学目标
一、会认“崛、铿、锵”等3个生字,会写“惩、振、租、巡、范”等12个生字。
二、运用联系生活实际、引述资料和对比促悟等方法,引导学会体会少年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志向的不凡,领悟产生这种志向的原因,了解“立志”与“成长”的关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了解对比的写法;结合对周恩来志向和志向产生的领悟,揣摩“如此”“一振”“谁知”“不但不……反而”等语言文字运用的精妙。
四、能运用一段书面文字表达少年周恩来看到“中华不振”现象后的内心活动;用形象化的语言表达对“中华不振”含义的领会。
教学过程
课前热身:同学们,喜欢玩游戏吗?那么,我们来玩个游戏——“猜猜他是谁”。这有几位名人小时候的照片,看哪位同学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猜出他是谁。(先出示名人小时候的照片,再揭开谜底出示其成人时的照片。最后出示老师自己小时候的照片,让学生猜后,出示现在的照片。)
同学们,“猜猜他是谁”的游戏虽然有趣,但凭借名人小时候的模样要猜出他是谁,可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有一位网友,在网络上发了一组与父亲的合影。这是她三十岁的时候——
你能想象出1岁、5岁、10岁、15岁的时候,她是什么摸样吗?看——
【采用游戏的方式进行课前热身并不少见,其目的主要是为了调节学生的情绪和注意力,为上课做好准备。但这里的游戏目的却不单纯——不仅借助游戏热身,还让学生直观感受一个人成人与小时候的变化,暗示着“成长”的主题。】
一、话聊“成长”,单元主题入课
(一)揭单元主题
大家都知道,每个人的模样都不相同。通过刚才的照片对比中,我们还发现,同一个人小时候和成人时的摸样也不同!因为人都会变化,人都会成长。
每一张照片,都是一个脚印,一个成长的脚印;每一张照片,都是一个故事,一个成长的故事。从这节课开始,我们要学习第七组课文,这组课文讲的就是关于成长的故事。希望我们通过学习,在成长的故事中体验成长的快乐,思考成长中的问题,留下成长的足迹。
(二)揭本课课题
1.引述资料
老师这还有一张照片,看——
他是谁?能猜出来吗?(估计没有学生会认识)几十年后,他就变成——
现在你知道他是谁了吗?是的,他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首任总理,一代伟人周恩来。课件出示——
二十世纪只有少数人比得上周总理对世界历史的影响。在过去二十五年里我有幸会见过的一百多位政府首脑中,没有一个人在敏锐的才智、哲理的通达和阅历带来的智慧方面超过他,这些使他成为一位伟大的领导人。——美国前总统尼克松
指名读。
2.提问揭题
看到这,你有什么疑问呢?(估计学生会问:周恩来为什么会得到这么高的评价?他是怎样成长为一代伟人的?……)
是啊,周恩来是怎样成长为一代伟人的呢?(指少年时期的那张照片)这张照片是周恩来1912年在沈阳东关模范学校读书时拍摄的,那一年他12岁。12岁的少年周恩来怎样度过在沈阳的读书岁月?他那幼小的心灵深处都在想些什么?与他后来成长为一代伟人有着怎样的关系?让我们走进课文《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走进一个12岁的孩子——少年周恩来。
齐读课题。
【课始揭示单元主题,与课前无痕对接,不生硬,不唐突,自热而然。引进周恩来不同时期两张照片的做法与课前一脉相承,进一步营造轻松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更主要的是凸显了“成长”的主题。从2001年新课程以来,所有版本教材都以主题组元。单元的主题,是连结本组课文的纽带,也是整个导学系统的“魂”,集中地体现了编者的意图,对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取舍有着引导和制约的作用。罔顾单元主题,将导致教学目标制定或教学内容取舍,或多或少背离编者的编写意图,单元内部各篇课文的教学将各自为阵而不能形成合力。《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是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个环节的设计,目的是在学习本组课文之初,就让学生明了整组课文的共同主题,使学习有明确的方向。在导入课题之前,反复渲染多次强调“12岁”,实际上是反复渲染“成长”的主题,让“12岁”与一代伟人之间造成悬念:他是如何成长为一代伟人?与“12岁”有什么关系?于是自然地引出课题上来。】
二、初读课文,感知“立志”故事
学习生字新词,读准、读顺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等。(过程略)
三、层层剥笋,悟“志向”之不凡
(一)过渡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把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知道12岁的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出示——
1.快速浏览课文,找到“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在课文中多次出现的段落。
2.默读课文,画出让你感受深刻的词语。想一想,少年周恩来的所思所想与一般的孩子有什么不同?
(二)拎出“志向”
1.指名读。从“那天修身课上”至“有志者当效周生啊”。
2.同学们,“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出现了几次?(两次)在修身课上,面对校长“为什么读书”的问题,少年周恩来做出这样的回答——
周恩来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低空出行新时代:2025年eVTOL航线设计与空域管理策略研究.docx
- 2025广东春季高考英语试卷.doc VIP
-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初二数学全册课时练(一课一练).doc VIP
- 广东省2025届春季高考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卷(四)(含答案).docx VIP
- 标准图集-22S804 矩形钢筋混凝土蓄水池.pdf VIP
- 2025年广东省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春季高考数学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 VIP
- 招标代理服务服务方案.doc VIP
- VR技术对博物馆游客游览满意度的提升研究论文.doc VIP
- 第二章结构设计方法培训教材.ppt VIP
- 医院常用药品通用名商品名规格一览表.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