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走进古诗文绮丽的世界.doc
走进古诗文绮丽的世界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古人留给我们许多脍炙人口的古诗文,这都需要靠我们去传承,去发扬光大。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是语文课生涯中一个重要的过渡,从初中开始,学生开始更多地接触古诗文,因此这个阶段的学习古诗为以后学生对文言文,乃至于语文的兴趣打下基础。
然而,目前学生的学习状况堪忧,学生们碰到这些“之乎者也”眉头紧皱,头摇得像拨浪鼓,不想学。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之“好之”,才能让学生真正地学好文。目前文言文教学,普遍存在死记词义、背翻译、背文章,往往学生学完了一篇古文之后,七零八落地只记得某些重要字词的意思、某些重要的语法点或者某些句子的翻译。一篇脍炙人口的古诗文被教师肢解得支离破碎,这难道就是我们学习古文的最终意义吗?是我们对待中华文化宝贵财富的应有态度吗?是我们对千百年文化成果的传承吗?
学生之所以不喜欢学,主要原因是教师把古诗文教得太难了,让我们回归文本,走近刘禹锡“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的陋室;走近苏东坡“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的月下庭院;去感受柳宗元小石潭“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凄凉与落寞;去体味陈胜“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的雄心壮志,让我们走进古诗文瑰丽的世界。
一、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而”字作为文言虚词,用法有很多种,学生们总是难以记住,虽然反复背诵用法和意思,但是还是有很多学生记不住,或者换了一句话就不知道怎么用了。其实学习最好的办法就是反复诵读文章,每读一遍,对文章的理解就多一点,通过自己理解文意的方法来理解课文,比教师讲解无数遍才记住的方法要好得多。
学习古文,就是要读,古时候的夫子们就是带领弟子们不停地诵读,甚至用唱读来理解文章的意思。在学虚词“而”的时候,可以用这种方式来理解不同句子中“而”的意思,以如下例子来解释。
1.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东坡的“峨冠”和“多髯”之间的“而”字是什么意思?其实通过反复诵读的方法可以知道这句话的大概意思:“中间戴着高高帽子长着很多胡须的人是东坡”,“ 戴着高高帽子”和“长着很多胡须”都是相同的元素,所以可以看出这里的“而”表示的是并列的关系,可以直接不翻译。
2.吾尝终日而思矣
这里的“而”是什么意思呢?对该句子的理解是“我曾经整天地想”,那么对应的文言文应该就是“吾尝终日思”,“吾”是“我”,“尝”是“曾经”,“终日”是“整天”,“思”是“思考、想”,“矣”是语气词,那么这句话其实就不需要“而”,如果非要起作用的话,就是放在表示动作状态的状语和动作词中间的一个标志,表示状语修饰动词,故此处的“而”可以不译。
3.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该句子的理解是“世上先有伯乐,在此之后才有千里马,千里马常常有,伯乐不常有”。“千里马常有”与“伯乐不常有”是相反的,这里很明显地可以看出,“而”可以翻译成“但是、却”的意思,表示转折。
其实,通过诵读,第一遍可能会觉得古文晦涩难懂、十分拗口,但是读第二遍、第三遍,顺畅了以后,就会慢慢地开始去理解句子的意思,在理解意思之后,猜出某个字、词的作用和意思就简单了。最后教师带领学生把一个字的不同用法归类、总结,就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古文,并且自己发现知识、发现学习的方法,更能激发其学习的兴趣。
二、善于质疑,温故知新
在教学《论语》的时候,有学生问“人不知而不愠”中的“知”是什么意思?难道是不知道的人就不生气吗?不知道什么呢?什么都不知道不就是傻子吗?傻子不生气,但为什么又是“不亦君子乎”呢?
论语的语言本来就是只言片语,没有上下文可以去看说话的情景、场合,所以学生会产生很多疑问,并且在解读《论语》的论著中,不同的专家持有不同的观点,因此,这里的“知”怎么理解,也是有很多说法的。
如果直接告诉学生教学参考书上的理解“‘人不知’,‘不知’什么呢?没有说出来,但意思很明白,就是‘自己’”,教师这时候告诉学生“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别人不知道我,我不会生气,这难道不是君子吗?”这样的解释是可以行得通,但是在后面的学习中遇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知”又是通 “智”,学生在学习这两个“知”以后就会产生疑问,为什么前面的不可以通“智”呢?
学生们提出这个疑问不是不合理,其实在“人不知而不愠”中,“知”为什么不翻译成“智”呢?联系前面两句,第一句“学而时习之”是讲学习的方法,第二句“有朋自远方来”是讲学习的乐趣,第三句为什么就不能和“智慧”“学识”有关呢?“人不知”如果理解成为“人不智”或者“给他讲解完一个问题后还是不知道”,这里的“不愠”也是合理的,“就算遇见愚笨的人或者不开窍的人,也不生气,这不是君子所为吗?”这个解释不仅符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谈高中心理咨询室的建设理念与教育指导.doc
- 谈高中数学学习方法.doc
- 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德育的渗透.doc
- 谈高中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doc
- 谈高中文言文创新教法.doc
- 谈高中物理概念和规律.doc
- 谈高中物理的小组合作学习.doc
- 谈高中物理课堂激发兴趣有效策略.doc
- 谈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doc
- 谈高中班主任的德育教育.doc
- 2025年民用航空装备行业现状分析报告及未来五至十年发展前景预测报告.docx
- 2025年免税业行业现状分析报告及未来五至十年发展前景预测报告.docx
- 2025年炸药及火工产品制造行业现状分析报告及未来五至十年发展前景预测报告.docx
- 2025年油气田开发地面系统装备行业现状分析报告及未来五至十年发展前景预测报告.docx
- 2025年军工企业供应链管理服务行业现状分析报告及未来五至十年发展前景预测报告.docx
- 2025年军用鞋行业现状分析报告及未来五至十年发展前景预测报告.docx
- 2025年特种设备检验检测行业现状分析报告及未来五至十年发展前景预测报告.docx
- 2025年空中交通管理系统行业现状分析报告及未来五至十年发展前景预测报告.docx
- 2025年通航飞行服务站行业现状分析报告及未来五至十年发展前景预测报告.docx
- 2025年空中交通管理行业现状分析报告及未来五至十年发展前景预测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