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5章机械加工过程与工艺规程讲解
生产规模不同、加工条件不同,其工艺过程及工序的划分也不同。 为提高生产率,常将几个待加工表面用几把刀具同时加工,这种由刀具合并起来的工步,称为复合工步,如图5-3所示。 图5-4为阶梯轴同一工步的不同走刀的示意图,在加工直径Φ80直径时为一个工步走刀一次,在此之后加工Φ60时分走刀两次完成第二个工步。 5.2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概述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1)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 ; (2)机械加工工序卡片; (3)标准零件或典型零件工艺过程卡片; (4)单轴自动车床调整卡片; (5)多轴自动车床调整卡片; (6)机械加工工序操作指导卡片; (7)检验卡片等。 属于装配工艺规程: (1)工艺过程卡片; (2)工序卡片。 2.制订工艺规程的主要依据 (1)产品的装配图和零件的工作图; (2)产品的生产纲领; (3)本企业现有的生产条件,包括毛坯的生产条件或协作关系、工艺装备和专用设备及其制造能力、工人的技术水平以及各种工艺资料和标准等; (4)产品验收的质量标准; (5)国内外同类产品的新技术、新工艺及其发展前景等的相关信息。 5.2.5制订工艺规程的步骤 (1)熟悉和分析制订工艺规程的主要依据,确定零件的生产纲领和生产类型; (2)分析零件工作图和产品装配图,进行零件结构工艺性分析; (3)确定毛坯,包括选择毛坯类型及其制造方法; (4)选择定位基准或定位基面; (5)拟定工艺路线; (6)确定各工序需用的设备及工艺装备; (7)确定工序余量、工序尺寸及其公差; (8)确定各主要工序的技术要求及检验方法; (9)确定各工序的切削用量和时间定额,并进行技术经济分析,选择最佳工艺方案; (10)填写工艺文件。 5.2.6制定工艺规程时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制定工艺规程时,主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零件图的研究和工艺分析; (2)毛坯的选择; (3)位基准的选择; (4)工艺路线的拟订; (5) 工序内容的设计,包括机床设备及工艺装备的选择、加工余量和工序尺寸的确定、切削用量的确定、热处理工序的安排、工时定额的确定等。 1.精基准的选择 选择精基准应考虑如何保证加工精度和装夹可靠方便,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 (1)基准重合原则 ; (2)基准统一原则; (3)互为基准原则; (4)自为基准原则; (5)准确可靠原则。 2.粗基准的选择 (1)以不加工表面为粗基准; (2)加工余量最小的原则; (3)重要表面余量均匀原则; (4)粗粗基只能有效使用一次的原则; (5)粗基准平整光洁、定位可靠的原则。 2.工序集中的特点 ①便于一次安装完成多个表面加工。因为每道工序包含许多加工内容,需加工多表面,若这些表面的定位基准符合统一基准原则,可以通过一次装夹一起完成; ②可以减少机床、操作工人的数量,从而节省车间面积、简化生产计划和生产组织工作; ③采用高效专用设备及工艺装备,以提高生产率; ④投资较大,专用设备多,调整复杂,生产准备量较大,更换产品困难。 3. 工序分散的特点 ①机床设备及工装结构简单、便于调整。由于每一工序只需完成少量的加工内容,因此相应的设备较简单,更新产品所需的调整工作量较小。 ②工人技术要求高。由于每一个工人需掌握该工序很多的加工内容及所需的技术,相对技术要求较高。 ③可以根据零件的实际尺寸选择合适的切削用量。 4.工序集中与工序分散的选择 一般地,单件小批生产宜采用组织集中,以便简化生产组织工作;大批大量生产宜采用较复杂的机械集中;结构简单的产品宜采用工序分散的原则;批量生产宜尽可能采用高效机床,使工序适当集中。重型零件为减少装卸运输工作量工序应适当集中;而刚性较差且精度高的精密工件则工序应适当分散。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及先进制造技术的向前发展,工序的发展趋势是倾向于工序集中。 5.7工序内容的设计 5.7.1设备及工艺装备的选择 5.7.2加工余量的确定 5.7.3工序尺寸及其公差的确定 5.7.1设备及工艺装备的选择 1.设备的选择 确定了工序集中或工序分散的原则后,基本上也就确定了设备的类型。如采用工序集中,则宜选用高效自动加工设备;若采用工序分散,则加工设备可较简单。此外,选择设备时还应考虑以下因素: ①机床精度与工件精度相适应; ②机床规格与工件的外形尺寸相适应; ③机床与现有加工条件相适应,如设备负荷的平衡状况等。 2.工艺装备的选择 (1)夹具的选择; (2)刀具的选择; (3)量具的选择。 5.7.2加工余量的确定 1.加工余量的基本概念 加工余量:机械加工时,从工件表面切去的一层金属称为加工余量。 工序余量:在一个工序中从工件表面切去的一层金属厚度称为工序余量,它等于相邻两工序的工序尺寸之差。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第5章墙梁挑梁及过梁设计讲解.ppt
- 第5章受压构件承载力计算讲解.ppt
- 第5章字符串和多维数组讲解.ppt
- 第5章存储器系统讲解.ppt
- 第5章存储器讲解.ppt
- 第5章常用控件讲解.ppt
- 第5章差错与控制报文协议讲解.ppt
- 第5章库存管理讲解.ppt
- 第5章建筑内部的排水系统讲解.ppt
- 第5章发动机特性讲解.ppt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21化学发光分析法.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20分子荧光分析法.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22色谱分离过程.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25气相色谱仪与固定液.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24色谱定性定量方法.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26气相色谱检测器.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29液相色谱固定相与流动相.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27气相色谱分离条件的选择.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28液相色谱仪器与类型.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3 原子光谱和分析光谱.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