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谈国内非编网的十年发展史.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谈国内非编网的十年发展史

谈国内非编网的十年发展史 孙林记 冒卫 江苏南通电视台 226000 摘 要:本文介绍了非编网的起源,总结了国内非编网十年来的发展之路。FC SAN为中心存储系统的双网结构一直是占据主流地位,FC-SAN在今后的相当一段时间内仍将会是主流。随着iSCSI磁盘阵列I/O速率瓶颈被解决,万兆以太网的普及,IP-SAN必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非编网 FC SAN IP-SAN 发展史 一、非编网的起源 从电视技术发展方向来看,电视系统的全面数字化是一个总的发展方向。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多媒体技术的高速发展。计算机技术渗入了电视节目制作的每一角落,将很多新的概念和思想带到电视制作领域里,使传统的节目制作方法、节目传输和播出发生了很大变化。电视制作向数字过渡,必须首先从其核心部分引入非线性编辑系统。非线性编辑系统由计算机平台,视(音)频捕捉、处理和回放的图像卡(声卡)及编辑、特技、动画、字幕软件三部分组成。用一台计算机替代了编辑机、特技机、字幕机、调音台、二维及三维动画创作系统等诸多设备。首先我们回顾一下非线性编辑系统的产生、发展的历史。 用剪辑电影胶片的方式来编辑磁带节目,一直是电视编辑工作者梦寐以求的目标。早在80年代初,先驱者用几十台放像机通过一个多路开关对一台录机下载素材,以做到从任何一台放机取任何一段素材编辑成普通新带,这就是电视非线性编辑的雏型。虽然原始而笨拙,但却建立了非线性编辑的新概念。90年代初,视频码率压缩技术的标准化和多媒体计算机的兴起,迎来了用非线性编辑方式编辑电视节目的春天。 1990年,非线性编辑系统的雏形产品桌面演播系统刚刚上市的时候,一些有眼光的厂商,一边卖Video Machine、A34、EXE-100P这些过渡性产品,一边加紧开发非线性编辑系统。1992年ISO正式颁布了JPEG压缩标准,此时,Windows和DOS操作系统下的多媒体软件平台VFW和QuickTime也已推出,制造非线性设备的技术条件已经成熟。1993年美国ImMIX公司在NAB上首先推出了Video Cube非线性编辑系统,但Video Cube的压缩方式采用的是小波变换方式,而不是Motion JPEG。紧接着Media Composer l000、Studio 2300、Media l00等非线性编辑系统纷纷推出,一台单通道非实时的Media l00价格为80万人民币。不过,这时的用户只是观望。 1995年,当AVID向人们演示MC-1000的实时功能时,在一台计算机中插一块板卡就能替代众多的传统设备,完成电视节目的后期制作,引起了人们的兴趣。与此同时,DPS推出了单通道带SCSI接口的PVR3500,集视频采集、压缩、回放于一体,配上Adobe公司的编辑软件Premiere,在一台PC机上就可以实现非线性编辑的功能。Truevision,FAST,Miro,Digital Video Arts等公司也向市场抛出自己的板卡。而国产非线性编辑系统以其具有高起点、多通道、多层图像、全实时、易操作的特点,逐渐被用户接受。 二、国内非编网十年发展之路 非线性编辑网络系统是全数字化的电视节目制作系统,它在把电视节目的编辑、修改、配音、存取等全部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和传输的同时,将其网络化。即用高速网络将各种单机非线性编辑工作站连接起来,通过节目信息共享服务器或网络服务器等实现节目信息共享和各种非线性工作站之间信息的实时传输、交换,它的最大的优势在于保证节目素材和成品节目在反复操作与多次修改不衰减的前提下,节省人力、节约时间,缩短了制作周期,为各类电视节目的制作提供了方便。 自1999年福建电视台成功建成起第一个规模化非线性新闻制播网络系统至今,国内非编网经历了近十年的发展历程。伴随着电视技术与IT技术在这十年中的巨大发展与飞跃,非编网也经历了几次里程碑式变革与进步,总的说来可以分为三个有代表性的阶段,下面分别就这三个阶段非编网的技术,特征及影响等方面加以说明与阐述。如有不当之处,望等到同行们的指正。 1. 划时代的第一代非编网 第一代非编网代表时间段可以看作是从1999年至2003年,大洋公司与福建台合作建成的非编网拉开了国内非编网建设的序幕,此后国内大大小小的电视台都加入了轰轰烈烈的非编网建设中来。下面就这一代的非编网相关技术特点展开阐述。 首先,这个时期的非线性编辑系统本身的硬件、软件方面。早期的非线性编辑系统大多选择Macintosh,这是由于PC机相比于Macintosh,多媒体和交互方面有着较大的欠缺。然而在硬件方面随着PCI总线的广泛采用与奔腾PRO芯片的推出,Windows NT的PC机在性能和市场上优势反而越来越大。由于当时PC机硬件性能的限制,这个时期的非线性编辑系统在视音频处理

文档评论(0)

ailuojue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