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曲比较研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诗词曲比较研究

诗词曲比较研究 主讲教师:赵山林 ★本课程讲授的主要内容 (一)诗歌形式的因袭变革 诗(四言诗、骚体诗、五七言诗)、 词 、曲。 (二)艺术经验的继承发展 从《诗经》以来,诗人积累了丰富的艺术经验,后代诗人对此有继承也有发展。这里有很多规律值得研究。 (三)诗词曲的不同风格 诗词曲虽然有密切的关系,但从艺术上来说,仍然具有各自的文体风格。 ★本课程的重点章节    第一章 诗词曲形式的发展    第一节 杂言与齐言的辩证发展   第二章 诗词曲的历史演变    第一节 诗的历史演变 第二节 诗向词的演变    第三节 词向曲的演变   第三章 诗词曲的赋比兴    第二节 诗中的赋比兴    第三节 词中的赋比兴    第四节 曲中的赋比兴   第四章 诗词曲的意象结构    第二节 意象结构的组合方式    第三节 意象结构的交叉与空白   第七章 诗词曲的艺术辩证法    第一节 虚与实   第八章 诗词曲的艺术风格    第二节 词的艺术风格    第三节 曲的艺术风格 第一章 诗词曲的形式 第一节 杂言与齐言的辩证发展 中国古典诗歌形式的发展,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上古歌谣、四言诗、骚体诗、五七言诗、词曲五个阶段。 一、上古歌谣 最早的诗歌,浑朴自然,节奏简单,以二言句为主,句式总的来看属于杂言。 《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古“肉”字)。 《周易·明夷·上六》:不明,晦。初登于天,后入于地。 《周易·归妹·上六》:女承筐,无实。士刲羊,无血。 此类上古歌谣,前人称之为“古逸”。这是因为上古歌谣大多散佚,现在所见,都是后人加以辑录的。 清人沈德潜编选的《古诗源》,其卷一便是“古逸”。 二、四言诗 以《诗经》为代表。其音节一般是“二——二”。 ◆第一种,可以视为两个完全相同的二言句的复叠。 《召南·殷其靁》:归哉归哉 《小雅·采薇》:采薇采薇 ◆第二种,可以视为两个结构相同的二言句的结合。 《卫风·淇奥》: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卫风·硕人》:螓首蛾眉 ◆第三种,从音节上讲是“二——二”,但从句意上讲,已经是一个完整的四言句。 《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三、骚体诗 骚体诗亦称楚辞体,这是在南方流行的楚歌的基础上,经屈原等文人加工创造而成的一种新诗体。其句式以五、六、七言句为多,总体看属于杂言。 骚体诗节奏的特点是三字一音节的出现。 三字节奏的出现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打破了“二——二”句式较呆板的情况,成为后来五七言诗的基础——三字尾。 四、五七言诗 古体诗是与近体诗(今体诗)相对而言的。所谓近体诗,就是一种在篇章、句式、对偶、音律方面都有严格规定的格律诗,成熟于唐代,故自唐人眼中观之,它是近体(今体),其中包括律诗和绝句。 格律诗成立的两个主要条件:对偶和声律。 五、词曲 长短句。 词的两种主要句式:五七言,四六言。 上古歌谣——四言诗——骚体诗——五七言诗——词曲的句式变化是杂言——齐言——杂言——齐言——杂言,是一种否定之否定,呈现出一种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第二章 诗词曲的历史演变 第一节 诗的历史演变 一、“包源流,综正变”的杜甫诗 (一)杜甫对七律发展的贡献: ①极大地开拓了七律的题材,一变初盛唐时七律多用于歌功颂德、泛泛应酬的面貌,转而用来抒发丰富情感,反映广阔人生。 ②规范了七律的格律。 ③丰富了七律的风格。不仅有大量成功的正格之做,而且有独特的变格(拗体)之作。 (二)杜甫对七绝发展的贡献: ①运用连章体,集中地抒发某种特定的情感。 ②运用绝句这种体裁来论诗谈艺。 ③学习民歌,吸收民间口语入诗。 二、“别开生路,自成一家”的李商隐诗 李商隐诗情感的主旋律——伤春伤别。 李商隐诗中的“伤春”,不只是感伤春天的流逝,而且是感伤华年的凋谢,感伤理想的幻灭,也是感伤封建王室的衰颓。同理“伤别”,也不只是感伤男女的离别,亲人、朋友的离别,也是感伤离京去国,转徙异乡,感伤从远古直到李商隐那个时代成千成万志士仁人的别家离国,穷途厄运。这就不仅仅是对作者所处的那个时代具体事变的简单的、平面的反映,而是包含着一种更广

文档评论(0)

170****057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