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九章热带气旋预报讲解
第九章 热带气旋预报
学习要点 本章介绍了影响我国的热带气旋统计特征,介绍了热带气旋位置和强度的确定方法,重点介绍了热带气旋发生发展、路径、强度及其引起的降水和大风的预报方法和预报思路。 热带气旋(简称为TC,下同)是在热带和副热带海洋上形成的具有暖心结构的强烈大气涡旋。TC是气象灾害中破坏力最大的天气系统。它们主要通过其伴随的大风、暴雨和诱发的巨浪、风暴潮产生巨大的破坏力,对人类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我国是世界上遭受TC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但是,事物都具有双重性,TC带来的丰沛降水能有效缓解受影响地区的旱情、高温酷暑和电力需求。因此,准确地预报TC,能更及时有效的为各级政府提供防灾减灾的决策依据,做到趋利避害,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9.1 热带气旋的分类和定义
1989年以前,我国依照TC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将其划分为三级:热带低压(6~7级)、台风(8~9级)、强台风(≥12级)。为了与国际接轨,1989年又将TC划分为四级,即:热带低压(6~7级)、热带风暴(8~9级)、强热带风暴(10~11级)和台风(≥12级)。从2006年5月起,根据服务的需要,在台风之上又增加了强台风(14~15级)和超强台风(≥16级),详见表9.1。
9.2 热带气旋气候概况
9.2.1 TC的时空分布特征
时间分布特征
我国把进入180oE以西、赤道以北的西太平洋和南海,且近中心最大风力大于8级的TC,按每年出现的先后顺序编号。据1949—2008年共60年资料统计,进入上述地区的编号(命名)TC年平均约有27.4个,但是分布很不均匀,最多的1967年多达38个(含我国编号的TC和我国未编号但国外命名的TC),而最少的1998年编号TC仅有14个,是半个世纪以来最少的年份。 在西太平洋地区,全年均有TC形成,其中,7—10月份TC个数占全年TC总数的68.8%;其中最多为8月份,占全年的20.9%;1—5月份TC较少,占全年的10.1%,尤其2月份最少,仅占全年的0.8%(图9.1)。
TC的空间分布特征
据统计,如果将热带低压计算在内,西北太平洋(含南海)海域从106~180oE,0.5~40oN内均有TC形成,其中在南海海域形成的TC约占整个海域TC总数的三分之一。TC的空间分布很不均匀,在4oN以南与30oN以北,110oE以西与170oE以东,很少有TC形成;在10oN附近TC形成最多,但在南海海域TC形成最多的纬度是16~17oN附近。TC的高形成区分布在以下三个海域:南海中北部偏东洋面(114~120oE,14~18oN)、菲律宾以东至加罗林群岛之间洋面(128~134oE,10~14oN)、加罗林群岛一带(136~152oE,8~12oN)。其中加罗林群岛源地东西跨度最大,TC形成数最多,是TC形成的一个主要源地,在这一源地中又以加罗林群岛中部TC形成数最多。 从1972—2001年30年平均TC活动(隔6h定位)出现频数的地理分布图(图9.2)可以看出,TC最频繁活动的纬度在12~19oN之间,其中活动最频繁的两个区域分别为:南海中北部海面和菲律宾东侧洋面。
隐藏
9.2.2 登陆TC的统计特征
我国东邻太平洋,南临南海,有着长达18000km的海岸线,是TC频繁登陆的国家之一。从1949—2008的统计结果看,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共有1642个编号TC生成,平均每年有27.37个,其中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台风、强台风和超强台风分别占生成总数的14.54%、23.56%、22.91%、17.43%和21.56%,台风以上强度的生成数占生成总数的61.90%。另据统计,1970年以来,编号TC登陆最多的年份是1971年,有12个,最少的年份是1998年,只有4个。详情进入
每年7—9月份是我国登陆TC最活跃的季节,其间登陆数占全年总登陆数的75%,其中7月份登陆最多,8月份次之,其余依次是9、6、10、5、11月;1949—2008年,4月登陆我国的TC总数和12月登陆我国的TC总数都只有2个,而1—3月尚未有TC登陆我国。 据1949—2008年资料统计,多年平均第一个TC登陆我国大陆和台湾的日期约为6月19日,而2008年热带风暴“浣熊”登陆时间为4月18日,比多年平均日期早了两个月,是最早登陆我国的TC。多年平均最后一个TC登陆我国的时间为10月11日。2004年12月4日“南玛都”登陆台湾,是最迟登陆我国的TC,而最迟登陆我国大陆的TC是7427号,登陆日期为12月2日。 由于我国沿海海岸线的分布和部分TC路径等因素,少数TC会出现多次登陆的现象,因此,登陆我国的TC年均8个,但年平均登陆次数达11次。按平均登陆次数统计,我国沿海自北向南均有TC登陆,其中广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第九章压杆稳定问题讲解.ppt
- 第九章地基承载力讲解.ppt
- 第九章城市生态规划讲解.ppt
- 第九章吸收讲解.ppt
- 第九章字符串讲解.ppt
- 第九章图样标注(尺寸标注)讲解.ppt
- 第九章工业用钢讲解.ppt
- 第九章外汇期货交易讲解.ppt
- 第九章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讲解.ppt
- 第九章存储过程与触发器讲解.ppt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6讲 遗传的分子基础(检测) (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3讲 酶和ATP(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9讲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8讲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