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塔机发展之二三事,二三人.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塔机发展之二三事,二三人

当前位置:首页 杂志分类 特别策划 正文 中国塔机发展之二、三事,二、三人 (2009年第2期) 发布日期:2009-3-12 浏览次数:347   中国塔机发展之二、三事,二、三人 (2009年第2期)   A Couple of Stories and People Concerning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Tower Cranes 本刊记者 王刚/WANG Gang   上世纪70年代末期,站在北京景山公园的万春亭里,就可以轻松地将北京城一览无余,而如今,层层叠叠的高楼大厦已经使景山显得不再高大。塔机的大批量应用,帮助这些高楼大厦迅速拔地而起。   到了俄罗斯,看看俄罗斯建筑企业生产使用的塔机,就能够对中国塔机制造行业发展变化之大有深刻的体会。中国的塔机制造行业相比俄罗斯要领先至少20年,这源自中国塔机制造行业在改革开放之后走上了一条快速发展之路。   “塔机”,是工民建施工机械化的典型标志,塔机起升能力与安装高度的不断提升,带动了建筑施工工法的不断进步。尽管在一些超大型水电、桥梁、超高层建筑工程中还不时看到原装进口塔机的身影,但塔机进口已经是微乎其微,这也是中国塔机发展进步的一项重要标志。   从90年代初期大量出口到东南亚市场,到近年来,批量出口到欧美、俄罗斯、中东市场,中国塔机是中国工程建设机械行业出口的明星,主流企业也逐渐在海外市场形成了自己的品牌。但海外市场的不断扩张,一方面提升了中国塔机制造的工艺水平,但一方面也使企业疲于应付订单,无法集中精力提升企业研发水平。随之而来的价格战,不断在国内外打响,原材料成本不断上涨,物流价格不断提高,更是令许多中小型塔机企业叫苦不迭。   中国很多相同起重吨位的塔机模样都差不多,这源于改革开放之后对中国塔机影响最大的事件,即1984年开始的引进法国波坦(Potain)三种型号的产品。随后中国开发的新型塔机产品,很多都能够隐约看到波坦塔机的影子。而市场迅猛增长,令新进入者不断受到各种诱惑,一套图纸传遍中国大半个塔机行业,促使中国塔机”长“得越来越像。   但我们更应该看到,中国塔机行业自主创新的意识和实力越来越强。积极与各种层面用户深层次接触,不断改进塔机性能与配置,以适应工法的不断变化;满足超高层建筑使用的动臂塔机和群塔作业要求的平头塔机品种日益丰富;变频技术在更多的制造企业开始普及……“中国塔机当自强”的口号已经逐渐转化为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企业赢利能力的现实行动。   本文以笔者的视角追寻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塔机发展的轨迹,以期用典型的事、典型的人、典型的企业见证中国塔机30年发展历程。   1983年技术引进:中国塔机发展里程碑   毫无疑问,对中国塔机影响最大的一件事,是1983年建设部组织中国建设机械总公司、长沙建设机械研究院、四川建筑机械厂、沈阳建筑机械厂、北京建筑工程机械厂,全套引进法国波坦(Potain)三种塔机产品全套制造技术与工艺图纸。这次塔机技术全套引进,中国塔机制造水平因此提升了至少20年,奠定了中国塔机制造业向现代化整体迈进的基础。中国塔机制造行业能够有今天的成就,首先要感谢这次成功的合作。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东德传入我国的“建筑师”和北京建筑工程研究所刘佩衡等专家组织开发的“红旗、”型塔机一直是我国塔机行业主流产品,这几款产品的典型特点是下回转、轨道行走、动臂变幅不可负载、整体托运。据不完全统计,截止80年代初期,全国累计生产16tm“红旗”塔机3000余台,广泛用于各地6层以下建筑工程的吊装施工,效益显著。直至90年代初期,北京城区仍有一些多层宿舍楼采用这种塔机施工。 80年代初期,改革开放经济大发展带动各种工民建工程迅猛发展,原有的红旗塔机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施工需要。中国塔机制造行业该如何走,究竟哪种产品更加适应中国建筑市场需要,一代塔机人为之苦思冥想,却不得要领。   梅琨,原沈阳建筑机械厂总工程师,1963年大学毕业后就来到了沈阳建筑机械厂,1983年引进波坦塔机技术时,作为沈阳建筑机械厂主任工程师参与了全过程合作。   作为亲历者,梅琨回忆了当时引进波坦塔机的一幕幕场景:“80年代初期,我们已经有机会接触国外的塔机技术和发展趋势了。记得我每次到北京出差,都住在建设部三号楼招待所,最吸引我的就是可以到旁边的一个建筑书店翻阅国外的产品资料和专业书籍,非常开眼界,最大的收获就是知道了水平臂小车变幅的塔机在国外是那么普遍,特别是对利勃海尔和波坦的塔机技术有了一些朦胧的了解。同时,国外的一些企业也开始在国内召开一些小型的技术交流会,向国内传播最新的塔机设计制造理念。在几届行业年会上,应该继续搞红旗塔机及其变形产品还是搞利勃海尔和波坦系列小车变幅塔机,成为争论的焦点。老同志相对倾向于继续搞

文档评论(0)

ggdxyz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