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妹妹的作业
(1)试谈2到3个中国传统家庭教育的成功案例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以血缘宗法作为社会纽带的国度,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非常之大。一个人通过家庭教育而受到的熏陶与成长,有时较之学校教育更为深长。中国的家庭教育长期以来形成自己特有的民族传统。家庭作为民族文化的载体,通过家族保存和传递民族文化,传播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可以说,家庭是最原始、最真诚、最持久的教育。家庭教育是人生最早的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是人社会化的第一阵地;在中国,家庭教育在一个人的社会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较西方国家而言更为重要。中国的传统家庭教育思想在形成中国人的个性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我们中华民族历来以重视家庭教育著称,家庭教育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积累了丰富的家庭教育经验和浩如烟海的家庭教育文献,这些家庭教育的经验和文献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化,早已从一家一族的训示,繁衍成为全社会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值得我们后人对之加以认真研究,这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曾国藩
于曾国藩,大家可能并不陌生,他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个著名人物。他有着传奇性的人生: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家子弟,没有任何的依傍与靠山,靠着自己的努力,走进最高权力圈。他是一个纯粹的书生,却白手起家组建了一支军队,仗着这支军队平定内乱,改写历史,也让自己封侯拜相,实现封建时代男儿的最高理想。此人持身严谨:身为军事统帅,却自奉如同穷书生;手握生杀大权,却谦退自抑;一生供职官场,却平实朴诚。此人思维独特:三十多岁一切顺利时,他却提出要求阙不求全。辉煌荣耀无人可及之时,他却主张人生的最好境界是花未全开月未圆。此人见识卓越:在面对着国家因贫弱受欺侮、举国上下苦无对策的时候,他力主学习洋人造炮制船的科学技术。他的建议终于化为国策,由此揭开洋务运动的序幕,为中国走出封闭、徐图自强指出一条光明之路。他因而赢得人们对他的尊重,尤其是近代中国的政治家们更是对他敬仰有加。蒋介石以他为偶象;毛泽东说:“余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他的家庭教育的成果特别显著:
他的四个弟弟(分别比他小九岁、十一岁、十三岁、十七岁)、两个儿子,都是在他的教育下成长的。四个弟弟中后来有三个走上前线,带兵打仗,成为他事业的得力助手,尤其是打下南京的九弟贡献最大。他的大儿子曾纪泽是近代著名的爱国外交家,在沙俄虎口中夺回四百平方里的土地,是近代中国在谈判桌上为国家争得利益的惟一外交官员。他的小儿子曾纪鸿是一个数学家,致力于圆周率的研究,曾把圆周率推算到小数点后的一百位。尤其是他的家族后代人才辈出。他的直系后人,有第三代的著名诗人曾广钧、外交家曾广铨、第四代的著名教育家曾宝荪、曾约农。他的第四代外孙有做过台湾“国防部长”的俞大维、著名学者俞大絪。他的弟弟的后人中有第四代的著名化学家曾昭抡、著名考古学家曾昭燏,第五代的著名革命家曾宪植、著名画家曾厚熙。有人作过统计:曾氏家族从他的父亲以下到科举制度废除七十余年间,共出秀才、举人、进士、翰林二十多个。实行新式教育制度后,他的子孙大都大学毕业,留学外国。古人说“君子之泽五世而斩”,曾氏家族却五世不斩。这种世世代代福泽绵延的奇迹令人敬仰。
曾氏家教最重要的价值部分
我们知道,曾氏家族可不是一般的家庭。四个兄弟长年在外领兵打仗,掌握着生杀予夺之权。到了同治三年南京打下后,被国人目为“天下第一家”。一个这等家族,能如此善待邻里,多么不容易!
教育儿子,是曾氏家庭教育中的重中之重。
曾氏的长子纪泽三十岁时步入仕途,做过朝廷派驻英法公使、太常寺及大理寺少卿、使俄大臣、兵部侍郎、总署大臣等。次子纪鸿终生未仕,潜心数学研究。两兄弟均性情纯良,品行端方,从未有过纨绔子弟的恶行恶习。于此可见曾氏育子有方。我们来看看,曾氏究竟是如何教子的,他对儿子的期待在哪些方面。
做读书明理之君子
咸丰六年,已为湘军统帅的曾国藩认认真真地给时仅九岁的次子纪鸿写了一封信。信中说:“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那么,什么是君子呢?曾氏接着说:“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此君子也。”意谓勤劳俭朴,能依靠自己的力量生存,不怕劳苦,可以过好日子,也能过苦日子。这就是君子。君子是具有好品性的人,与财富、地位、权力无关。
这就是说,曾氏不期望子孙做大官,做出人头地者,他只希望子孙能通过读书明理这个途径做品性良好的人。
在望子成龙之风盛行的当今,曾氏的这句话有警世钟之效。首先,作为父母而言,到底是孝顺长辈友爱兄弟的儿女为好呢,还是一辈子都在为钱权忙碌而淡于亲情的儿女为好呢?这可真是一个值得沉下心来认真思考的课题。其次,大官不是想做就可以做到的,君子则是只要想做便可以接近的。曾氏在这封信的后面说:“凡富贵功名,皆有命定,半由人力,半由天命。惟学作圣贤,全由自己作主,不与天命相干涉。”有志向圣贤学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