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女医明妃传看情绪与疾病的关系供参习
从《女医明妃传》揭示情绪与疾病的关系
《女医明妃传》无疑是一部中国版医学界的《大长今》,从开播至今,剧中多次展现了中医学的博大深厚,以及允贤是如何一步步领悟病由心生这个西医在20世纪才著书立说的医学发现。
一、牛刀初试
允贤虽然饱读医书,但是实战经验不足。徐侍郎家大摆寿筵,徐太夫人却因东厂的人闯入而受刺激,突然中风。通于医理的允贤用缝衣针施针于手指、耳穴、人中及脚趾,放血救人,还开了药方。
剧中开篇,徐太夫人便因受到刺激,突发中风,是一例由愤怒、惊吓等不良情绪直接导致的病症,但当时的允贤还没有时间去领会、思索情绪与疾病的关系。
二、锋芒已露
经历了霍乱洗礼,并与万宁握手言和,互相切磋医学后的允贤在民间锋芒已露,被称为“活观音”。被父亲杭纲困于绣楼之时,一大婶患有腰缠丹毒,对症服药后却久治不愈,详细追问后,方得知大婶因为丈夫另娶,自己又生不出儿子,郁结烦闷,导致久病不愈。通过对大婶病情的诊断,允贤首次道出了病在于心的道理。
三、更上一层楼
在经历生死劫难之后,允贤开始跟随王道士学医,并了解到其师父其实是常常借做法事给人治病,即“祝由术”,还渐渐知道给人治病要先治心,要跟病人之间建立信任和联系,即“信则医”。在治病要先治心原则的指引下,允贤先后治好了国公家小公子和太后。
国公家小公子脾胃不振,久病不愈。允贤诊断小公子患了相思病,即因思念乳娘而食欲不振,将乳娘找回后,小公子当即进食,正好印证了“怒伤肝思伤脾”这句老话,可见情绪与疾病是息息相关的。
在治疗太后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了病由心生,治病先治心的道理。太后因为在与皇上的一次争执中,怒火攻心,瘿症(其实就是现代人所说的甲亢),阴虚火旺,手颤等多种病症一起夹攻而致。但是太后性子刚烈,所以允贤先说太后并无大碍,只是稍后不适,让太后先卸下心防,同时也博取了太后的信任。同时因为太后不喜食苦药,故以药膳的方式将药物的功效渗透至食物中,治病饮食两不误。随后,允贤利用祝由之法,将日日操心朝政不肯休息的太后劝得清修静养了三日,并成功治好了太后的眼疾。
其实关于情绪与疾病的关系早在《黄帝内经·素问·举痛论》中就有记载:余知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你内心不管处在任何不良的情绪状态,你的身体气血也不得不同处在同样的不良情绪状态,而不再是流畅的舒缓的,而这就是很多疾病产生的根源。
情绪与疾病的关系也得到了西医界的论证和推崇,美国医学博士约翰·辛德勒(1903 - 1957),率先提出“情绪决定健康”这一医学理念,于1955年并出版《病由心生》、《情绪是健康的良药》等书,将情绪与疾病的关系渗透到西医理论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