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小学专书.ppt.ppt

  1.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7小学专书.ppt

第六章第三节 文字音韵训诂专书 主要参考书: 说文解字注、尔雅义疏 说文解字 一、《说文》的部首及其排列体例 1.540部,始一终亥。 2.以形近相系 3.以义近相系 4.先独体,后重叠 5.先正体,后反、倒 说文解字 二、列字体例 1.先实后虚(先专名后形态) 2.按事物自然顺序 3.以义之相引为次,同类相邻 说文解字 三、说解体例 1 .先释义,后释形,以形说义 2.释音包括在释形之中 3.“读若”拟音和读破 4.引经 2 。。。 说文解字注 发明义例 校勘文字 说明六书 以声训发明许意/因声求义 以经证字 说明本义与引申假借义 同义词辨析 阐述语言文字观 发明义例 凡云“凡某之属皆从某者”,自叙所谓“分别部居不相杂厕”也。 凡言“从某、某声”者,于六书为形声也。 凡篆一字,先训其义,若“始也”“颠也”是;次释其形,若“从某,某声”是;次释其音,若“某声”及“读若某”是。合三者以完一篆,故曰形书也。 凡会意,合二字以成语,“一大”“人言”“止戈”皆是。 校勘文字 ??,高也。此古文丄。 注:古文上作二,故“帝”下、“旁”下、“示”下皆云“从古文上”,可以证古文本作二……今正丄为二, 为丄。 禾,嘉谷也。二月始生,八月而孰,得时之中,故谓之禾。注作:以二月始生,八月而孰,得之中和,故谓之禾。(依《思元赋》注、《齐民要术》订。和、禾叠韵。) 说明六书 旅,从?从从(句。从?者,旌旗所以属人耳目)从(逗)俱也(说从从之意。力举切。五部)??,古文旅(左传:“仲子生而有文在其手曰‘为鲁夫人’。”……者字以为声)古文以为鲁卫之鲁(此言古文假借也。《周本纪》:“周公受禾东土,鲁天子之命”,即《书序》“旅天子之命”。旅,陈也。) 以声训发明许意 凡注言一部、二部以至十七部者,谓古韵也。玉裁作《六书音均表》,识古韵凡十七部……俾形、声相表里,因耑推究,于古形、古音、古义可互求焉。 “天,颠也。”注:此以同部叠韵为训也。凡“门,闻也”“户,护也”“尾,微也”“髮,拔也”皆此例。 “吏,治人者也。”注:治与吏同在第一部。此亦以同部叠韵为训也。 禛,从示,真声。注:声与义同源,故谐声之偏旁多与字义相近…… 因声求义 犥,牛黄白色. 注:黄马发白色曰骠,票、麃同声,然则犥者黄牛发白色也。《内则》:“鸟皫色。”亦谓发白色。 以经证字 旅,军之五百人为旅。注《大司徒》:“五人为伍,五伍为两,四两为卒,五卒为旅,五旅为师,五师为军,以起军旅。”……引伸为凡众之称。 旁,溥也。注:司马相如《封禅文》曰:“旁魄四塞。”张揖曰:“旁,衍也。”《广雅》曰:“旁,大也。”按,旁读如滂,与溥双声。 说明本义、引申假借 粗,疏也。 注:疏者,通也。引伸之犹大也,故粗米曰疏。糲米与粺米挍则糲为粗……引伸假借之,凡物不精者皆谓之粗。 特,牛父也。 特本训牡,阳数奇,引申之为凡独之称.一与一为耦,故“实为我特”,“求尔新特”,毛云:“特,匹也。” 说明概括义与使用义 说文:作,起也。 注:《秦风·无衣》传曰:“作,起也。”《释言》《谷梁传》曰:“作,为也。”《鲁颂·駉》传曰:“作,始也。”《周颂·天作》传曰:“作,生也。”其义别而略同。别者,所因之文不同;同者,其字义一也。 说文解字注 自序:一字必兼三者,三者必互相求;万字皆兼三者,万字必以三者彼此互相求。 王序:段氏若膺,于古音之条理,察之精、剖之密,尝为《六书音均表》,立十七部以综核之,因是为《说文注》,形声、读若,一以十七部之远近分合求之,而声音之道大明,于许氏之说,正义借义,知其典要,观其会通,而引经与今本异者,不以本字废借字,不以借字易本字,揆诸经义,便以本书,若合符节,而训诂之道大明。训诂声音明而小学明,小学明而经学明,盖千七百年来无此作矣。 说文通训定声 说文 说解文字:本训、形体、例证 (本训及六书分析以许慎为宗,略有不同和补充) 通训 列“转注”“叚借”二条。“其一字而数训者,有所以能通之也。通其所可通则为转注,通其所不通则为叚借。”“转注”说明引申义,“叚借”说明通假义。均先列义项,再举书证。 定声 列“古韵”“转音”二条。 说文通训定声 一、按古韵十八部列字,1137个声符分隶十八部 二、各部中,同声符字相系 三、许慎《说文》不收,但见于许慎说解、叙、偏旁、小徐本、他书所引者,予以补入。 尔雅 训诂纂集书。战国开始纂集,汉代补充。解释六经,其中解释《诗经》比例较大。 分十九篇。前三篇解释常用词。后十六篇解释专门事物名称。 诂言训:词语 亲:亲属关系 宫器乐:房屋器物 天地丘山水:地理 草木:植物 虫鱼鸟兽畜:动物 训诂 《说文》:“诂,训故言也。从言,古声。《诗》曰:‘诂训。’”故(古)言为诂(“释诂”“诂训是式”);训故言亦为诂。 《说文》:“训,说教也。从言,川声。”训

文档评论(0)

dlmus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