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谭军波新媒体时代纸媒的突围
2013年东莞时报首次实现盈利纪实发布时间:2014-04-08 10:33文章来源:新闻与写作作者:谭军波网络编辑:高海珍2014年1月21日下午3点,一年一度的年终总结大会在东莞报业大厦三楼会议室如期举行。400多名员工代表欢声笑语,济济一堂。东莞报业传媒集团掌门人陆世强代表党组做报告。他首先梳理了集团2013年度工作十大亮点,其中提到2008年创办的东莞时报首次实现收支平衡,盈余300多万元;另外,东莞时报前年创办的首份社区报虎门新闻实现盈利,年底推出的中心城市社区报东莞社区赢得良好口碑。? 东莞时报创刊时已至都市报发展强弩之末(后来鲜有都市报诞生),全球性的纸媒危机已现寒意。东莞市场8张类似的综合性日报同场竞逐,火拼惨烈。工资不能低,版面不能少,发行量与对手要相当,我们一开始便处于高成本运作。虽然,我们想了很多办法,我们的产品理念与操作,四轮驱动的营销模式被业界推崇,我们的广告收入第二年已稳居东莞地区前三,但我们一直不挣钱。本来乐观地认为3年可持平,计划却一再延后。? 进入2012年,纸媒真正出现全国性的下滑,2013年更为严重。年底传出上海新闻晚报关停的消息,唱衰纸媒声更加喧哗。大环境如此,加之东莞时报广告中心内部出事,人心惶惶,士气低落,客户撤单,苦不堪言。正所谓“屋漏偏逢连夜雨”。? 不过我们终于挺过来了:2013年东莞时报逆势而上,广告应收款同比增长2.57%,历史上首次实现盈利。? 事非经过不知难!回首2013年经历的风风雨雨,梳理我们曾经的努力与实践,确有一种劫后余生的欣慰与幸福。 增收节支,节流为先? 早在2012年底,报社党组分析认定,2013年报纸下行趋势难以扼制,必须居安思危,开源节流。开源难,那就想办法节流,不进则退。 我不断对同事们强调我们首要任务就是收支平衡,让大家紧绷成本意识这根弦!? 2013年,东莞时报从日均40版降为32版。双休日从原来24版变为8个版,每逢春节、国庆、五一等长假,版面均比原来降至一半以下。? 版面规模缩减,办报最大的人力成本也随之降低。? 为控制人力成本,我们想了很多办法。比如,采取“只出不进”的招聘原则,走一个进一个,一个萝卜一个坑,甚至一个萝卜两个坑,宁愿一个顶俩,也不轻易招人;比如,往年春节报纸照出,要留不少人值班。曾想节假日停刊,但广东的报纸无此先例,怕读者有意见。受央视老毕“过年七天乐”启发,我决定提前将假期的报纸做好,以生活服务、文学娱乐资讯为主打,不做新闻,并美其名曰:七天慢生活。我的意见得到社长的支持。果然,春节期间没有收到一个投诉。这样,一年忙到头的队伍得以休整,且人力支出大大缩水,因为假日加班,人工要按三倍计算,可谓一举两得。? 当然,严格控制发行成本,控制日常运营支出,包括绩效考核、福利费等,都起到了节省成本之效。? 财务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2013年东莞时报比2012年支出减少19.58%。节约的就等于赚来的!? 温暖特质 “观察”为柱? “办中国互动性最强的温暖报纸”是东莞时报的产品策略。2013年我们摸索并践行了“温暖报纸”的理念与操作范式。我们以“民生、慈善、服务”为抓手,强化东莞时报的温暖特质。? 作为地市级都市报,我们不可能走负面新闻为主打吸引眼球的路线。我们要传递正能量,同时又要让市民喜欢。“温暖路线”属于最佳选择。? 所谓温暖,不是做几条好人好事报道就叫温暖的。我们倡导“骨子里的温暖”,即要把握好读者、报道对象与政府的平衡。? 民生话题,市民关心,政府关注,没有“篱笆墙”,值得浓彩重墨,大书特书。我们将大家共同关心的民生新闻置前,放大,突显。开办“民生观察”,每年推年度民生报告,从而强化民生报道的深度与宽度;我们重视慈善新闻,周一至周五开辟固定的“善行版”,报道需要救助的弱势群体,发动社会爱心人士为其捐助,为民间慈善之火助燃,为构建和谐社会助力;我们强调对服务性新闻重视强化,让百姓觉得本报实用,对新闻的服务性内容延伸挖掘,让读者增长知识与见识。? 2013年11月28日,横沥镇培英小学女教师覃健拉安全绳护送学生过斑马线时被“瘾君子”撞飞身亡。这个极易被忽视的普通交通事故,我们敏锐发现其价值,安排记者深入采访,通过其周围的亲朋好友、同事学生等的叙述,还原这位“最美女教师”的人性光辉。? 之后,东莞时报加大该新闻的延伸报道,采访多个学校路口与相关部门,关注孩子放学过马路的安全问题,引发全社会对学生交通安全管理的重视。? 一周的报道呈现饱满。后来,覃健获得政府“见义勇为”奖。本报年度品牌活动“温暖东莞十大新闻人物评选”覃老师亦位居其中。颁奖会上,我们特意策划了慈善拍卖,为覃健家属捐款。此系列报道既传递了感人故事,也促进了政府的民生工作,充分体现了东莞时报的温暖特质,由此获得年度总编辑奖。? 鸡零狗碎、一地鸡毛是许多地市都市报的毛病,即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