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胡敏
“山东” 指华山以东(今山西),作者的家乡山西祁县就在这一带。 “山东” (空)——许渊冲王大濂丰华瞻金于 at home——王宝童 Shangdong ——W. Bynner 陈君朴 Puzhou to the east of Huashan ——唐一鹤 the east of Huashan Mountain ——某博主 “佳节” “佳节” this day ——W. Bynner holiday ——许渊冲 today ——金于 every festive day ——王宝童王大濂 every happy festival ——唐一鹤 each holiday ——陈君朴 this festive day ——丰华瞻 this festival ——刘军平 every cheerful festival day ——某博主 “插茱萸” 茱萸又分吴茱萸、山茱萸和食茱萸三种。 山茱萸产华东至黄河中下游地区,分布于陕西、山西、山东、安微、浙江、四川等省。 英文名:fructus corni / medical dogwood 学名:cornus officinale Sieb. et Zucc. 茱萸雅号“辟邪翁”,重阳佩茱萸的习俗在唐代很盛行,,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称为茱萸囊,还有插在头上的。 “茱萸究竟插在何处”——张庆 “插茱萸” dogwood spray in hand——许渊冲 a cornel wearer——王宝童 carry dogwood branch ——W. Bynner with dogwoods on their heads ——唐一鹤 wear medicine bags——陈君朴 wear a dogwood spray ——王大濂 dogwood on heads ——丰华瞻 pick the dogwood ——刘军平 carry the dogwood ——某博主 参考 /florataxon.aspx?flora_id=2taxon_id=200016000 /s/blog_538a07c20100nvdi.html /view/40223.htm 茱萸究竟插在何处——张庆 《汉诗英译论纲》——卓振英 /v40920.htm 文化特色词英译失当 ——以《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为例 目录 作者简介 原诗赏析 文化特色词英译失当 总结 王维 (?—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永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崇信佛教,人称诗佛,居于蓝田辋川别墅。 著有《王右丞集》,存诗400首。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独自流落他乡, 长做异地之客,每逢佳节良辰, 越发思念眷亲。遥想今日重阳, 兄弟又在登高,他们佩带茱萸, 发觉少我一人。 唐朝的《假宁令》第一条中有以下规定: 诸元日、冬至并给假7日(节前3日、节后3日),寒食通清明给假4日,8月15日、夏至及腊各3日(节前1日、节后1日),正月7日、15日、晦日、春秋二社、2月8日、3月3日、4月8日、5月5日、三伏、7月7日、15日、9月9日、10月1日、立春、春分、立秋、秋分、立夏、立冬及每月旬,并给休假1日。内外官5月给田假,9月给授衣假,分为两番,各15日。田假,若风土异宜,种收不等,通随给之。 中新网(/hb/2011/12-05/3509206.shtml) 总结 诗歌是文学的高级形式,翻译也是极难的。除了考虑格律外,诗句中的文化特色词也是关注的重点。译者在译前应全面仔细地查找各个文化特色词的具体意义。 例如本诗的英译,应仔细斟酌字词,像作 者的背景、唐朝的地理分布、法律条例和人文风情都是要考虑的,在了解诗歌整体文化背景后再进行翻译也不迟。 谢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