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低频第四章11年
第三章 半导体三极管及放大电路基础 4.2 共射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 4.2.1 三极管的放大原理 1.三极管工作在放大区: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 1. RC 低通电路的频率响应网络 图3.7.1 低频电路及其频率响应 2. RC 高通网络 图3.7.3 高通电路及频率响应 3.7.2 单级放大电路的高频响应 混合π型高频小信号模型是通过三极管的物理模型而建立的。 做出β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曲线 (1)静态工作点 IB = ———————— = ————————— = 0.029mA UCC -UBE 12-7 RB +(1+β)RE 240 +(1+50)×3 IE =(1+β)IB = (1 + 50)×0.029 = 1.48mA UCE = UCC-REIE = 12-3×1.48 = 7.56V 返回 RS uS + - RL iC iB T C2 C1 + + RB RE +UCC + - uO rbe = 200+ (1+β)— IE 26 Au = ——————— = ———————————— = 0.99 (1+β)RL (1+β)RL rbe (1+50)(3//6) 1.20+(1+50)(3//6) . . . UO RS RE RL e b c Ib Ie . IC rbe ri ri US . Ii . βIb RB + - + - . . . Uo . (2)Au、ri 和 r0 ri = RB // [rbe+ (1+β)RL ] = 240 // [1.2+ (1+50)(2//6) ]= 72.17kΩ rO = RE+ ———— = 3K? +—————— = 3026.47Ω rbe +RB //RS 1+β 1200 + 150 1+50 = 1.20kΩ = 200+(1+50)×—— 26 1.48 射极输出器的特点:电压放大倍数=1, 输入阻抗高,输出阻抗小。 4.5.2 共基极电路 1. 静态工作点 直流通路与射极偏置电路相同 2. 动态指标 ①电压增益 输出回路: 输入回路: 电压增益: 2. 动态指标 ② 输入电阻 ③ 输出电阻 3. 三种组态的比较 电压增益: 输入电阻: 输出电阻: 作业:习题4.5.2 3.7 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频率响应——放大器的电压放大倍数与频率的关系 下面先分析无源RC网络的频率响应 RC低通电路 (1)频率响应表达式: 3.7.1单时间常数RC电路的频率响应 . H RC V V w w w j 1 1 j 1 1 i o + = + = V A . = . 式中 RC H 1 = w 。 V A 的 模、上限截止频率 和 相角 分别为 . fH fH称为转折频率,又是放大电路的上限频率. 最大误差 -3dB 幅频响应 0分贝水平线 斜率为 -20dB/十倍频程 的直线 . 相频响应 (2)RC 低通电路的波特图 RC低通电路的频率特性曲线 可见:当频率较低时,│AV │ ≈1,输出与输入电压之间的相位差=0。随着频率的提高, │AV │下降,相位差增大,且输出电压滞后于输入电压,最大滞后90o。在此频率响应中,上限截止频率fH是一个重要的频率点。 式中 下限截止频率、模和相角分别为 (1)频率响应表达式: w w w w / j 1 1 / j 1 1 / 1 i o L RC C j R R V V - = - = + = v A = . . . RC高通电路的频率特性曲线 (2)RC 高通网络的波特图 可见:当频率较高时,│AV │ ≈1,输出与输入电压之间的相位差=0。随着频率的降低, │AV │下降,相位差增大,且输出电压是超前于输入电压的,最大超前90o。在此频率响应中,下限截止频率fL是一个重要的频率点。 1.BJT的高频小信号π型建模 (1)物理模型的引出 rb′c rb′e Cb′c Cb′e rce gmVb′e rb′b ìb ìc + - Vbe + - Vce b′ b c e 三极管的实际物理模型 rb′c rb′e Cb′c Cb′e rce gmVb′e rb′b ìb ìc + - Vbe + - Vce b′ b c e 三极管的实际物理模型 ---发射结电容 ---集电结电阻 ---集电结电容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位置与方向之整理与复习.ppt
- 低渗透油田注空气提高采收率技术.ppt
- 低渗透油气藏体积压裂技术.ppt
- 低温容器及其检测技术.ppt
- 低成本洁净钢与循环经济的实践田志红.ppt
- 低容量性休克培训讲座.ppt
- 低压电气装置的设计、安装、检验与应用技术.ppt
- 低渗透油田水平井压裂技术.ppt
- 低温制备多孔氮化硼纳米材料及其性能研究.ppt
- 低碳生活_绿色环保_演示文稿.ppt
- 茶炭疽病测报调查与防治技术规程 DB34 T 3863-2021.docx
- 2025年旧衣物回收再生利用产业链商业模式研究.docx
- DB23T - 紫花苜蓿种子生产技术规程.docx
- 2025年景区新能源电动观光车运营模式深度分析报告.docx
- DB22T 2993-2019 雨养春玉米缓 控释肥料施用技术规程.docx
- DB34T 3970-2021科技咨询服务质量要求.docx
- 2025年智慧农业生态采摘园智慧化管理系统在农业人才培养中的应用报告.docx
- DB34∕T 4103.1-2022 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管理单位在线服务平台 第1部分:建设规范.docx
- 2025年智慧医疗平台患者服务体验优化与满意度研究.docx
- DB3402∕T 21-2021 皖江地区双低油菜生产技术规程(芜湖市).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