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青年》让时代铭记雷锋.doc
《中国青年》让时代铭记雷锋
卷 二
我们相信,有一种伟大能够穿越时空,绽放出永恒的光彩
《中国青年》的雷锋“札记”
仿佛弹指一挥间,雷锋已经逝去50余年了。半个世纪的跨度,祖国历经了沧海桑田的巨变。然而无论当我们的精神家园承受着怎样的困惑与迷茫,我们总能从雷锋精神中找寻到解答:“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这些朴实无华的言语曾经感召着无数的心灵,激励了数代中国青年的成长!
在这50年间,《中国青年》作为历史上发表毛泽东“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的第一媒体,他伴随时代的变迁,指引着年轻人的所思所想,始终在为雷锋精神鼓与呼,即便有人也曾质疑、不屑,甚至不理解但他相信,有一种伟大能够穿越时空,绽放出永恒的光彩。
毛主席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
那是1962年8月15日,年仅22岁的雷锋在辽宁抚顺因公殉职。生命虽然短暂,可他的事迹却感人至深,他的日记记叙简短,却透露出强大的人格魅力。
《中国青年》编辑部有感于此,筹划“学习雷锋”专辑。那时处于困难时期纸张供应看紧,为了将“雷锋精神”更为全面、完整地介绍给读者,编委会将1963年第5、6两期合刊。而编辑部经再三商议,决意致信中南海毛主席,因他一向关怀青年,关心《中国青年》杂志,恳请他为雷锋题词。
在毛泽东秘书林克的回忆文章中,详细披露了主席题词的全过程:
1963年2月22日,我来到毛主席的寝室,主席从身旁床上书堆中拿起一张纸递给我。我一看,他已用毛笔写了“向雷锋同志学习”七个潇洒苍劲的行草字。他吸了一口烟,从容地带着询问的目光问道:“你看行吗?”我爽朗地回答:“写得很好,而且非常概括”。毛主席进而解释道:“学雷锋不是学他哪一两件先进事迹,也不是学他的某一方面优点,而是要学他的好思想、好作风、好品德;学习他长期一贯的做好事,而不做坏事;学习他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当然,学雷锋要实事求是,扎扎实实,讲究实效,不搞形式主义。不但普通干部、群众要学雷锋,领导干部要带头学,才能形成好风气”。
与此同时,应《中国青年》之邀,周恩来总理挥笔写下了“雷锋同志是劳动人民的好儿子,毛主席的好战士”的题词;罗瑞卿时任解放军总参谋长和中央书记处书记,对《中国青年》出版“学习雷锋”专辑非常支持,当即组织班底研究,写出了《学习雷锋――写给〈中国青年〉》的专文;老一辈革命家董必武、郭沫若、谢觉哉纷纷为此专程题写了诗歌和散文。董老赋诗云:“阶级观清楚,劳动念朴纯,螺丝钉不锈,历史色长新,只做平凡事,皆成巨丽珍,普通一战士,生活为人民”。
1963年3月2日,当内容富涵中央领导题词、雷锋生平事迹、日记摘抄以及诗、画、歌曲的《中国青年》“学习雷锋”专辑出版问世,一时间可谓“洛阳纸贵”:在全国5处代印点几经重印,累计印数达800多万份,仍难满足读者的需要。许多青年因买不到,就互相传阅,或到图书馆借阅,一位炊事员甚至将这本16开48页约10万字的《中国青年》手抄了下来。1964年10月,当那本手抄的“学习雷锋”专辑在纪念《中国青年》创刊40周年展览会上展出,周恩来仔细询问了手抄本的来历,并指示相关部门为《中国青年》增加纸张供应,以扩大发行。
“学习雷锋好榜样”掀热潮
毛泽东为《中国青年》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的消息如一声春雷震动了全国。仅仅在“学习雷锋”专辑出版三天之后,也就是1963年3月5日,经中央书记处开会研究,由新华社发通稿,首都《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光明日报》等同时在头版显著位置刊载毛主席的题词手迹。于是,从这一天起,“学习雷锋好榜样”活动以排山倒海之势蓬勃兴起,而之后每年的3月5日也就成了学习雷锋的纪念日。
在此过程中,《中国青年》坚守着宣传报道雷锋精神的舆论阵地。时任中国科学院党组书记的张劲夫在1963年第8期发表《学习雷锋精神 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在随后的第9期,时任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的胡耀邦撰文阐述了广泛开展学雷锋运动的深远意义。而由《中国青年》发起的问题讨论,《学习雷锋同志平凡而伟大的共产主义精神》《青年应该有什么样的幸福观?》至今看来仍耐人寻味
在1964、1965年第5期,时值全国开展“向雷锋同志学习”周年纪念,雷锋再次登上《中国青年》的封面。编辑部发表社论《社会主义时代青年成长的道路》《像雷锋那样把辩证法学到手》,通过“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如何处理“集体与个人”、“平凡与伟大”的关系等重点阐释,揭示“雷锋是我国青年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革命化的活生生的榜样,是一面不朽的旗帜”。
从倡导响应毛主席的伟大号召,到推广放映电影《雷锋》,《中国青年》鼓舞着全国上下各条战线千千万万的青年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