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等爱情”.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四等爱情”.doc

“四等爱情”   夜深了,一轮皎洁的圆月孤悬天际,星云缥缈。从上海开往北平的客轮,航行在茫茫的渤海上。甲板上,陈寅恪独立船头,海风把他的蓝布长衫吹拂得猎猎作响。这天,恰是中秋,海天一色,四野寂寂。他,想念新婚妻子了。   陈寅恪13岁东渡日本,后游学欧美,二十余年潜心学问,能读14种文字,会说5门外语,能听懂8种语言,是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4导师之一。在清华园,他以学识渊博著称。在情感上,他虽年近不惑,却未婚娶,也没爱情经历。   陈寅恪情感上的“晚熟”,急煞父母。父亲陈三立厉声警告他:你若再不娶妻,我将马上代为聘定。陈寅恪看父亲着急上火的样子,感觉事态严重,只好请求宽限时日。只是婚嫁之事,哪能急得来呢。   一次闲谈中,同事偶然提到曾在一位女教师家中,看到墙上悬挂的诗幅末尾署名“南注生”,他不知“南注生”是何人,特向陈寅恪请教。陈寅恪略显吃惊,沉吟一会儿说:“此人定是灌阳唐公景嵩的孙女,住在何处?我要去登门拜访。”   南注生是唐景嵩的别号,唐景嵩是中法战争时请缨抗法的封疆大吏。他的《请缨日记》,陈寅恪早已读过,每次读来,都热血沸腾,对唐景嵩也仰慕已久。陈寅恪当即决定冒昧登门拜访这位女教师――在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担任体育教师的唐景嵩的孙女唐?。   出身于书香门第的唐?,从小饱读诗书,能诗会画,能唱会跳,是当时有名的才女。才子才女相见,情投意合,相见恨晚。不久,38岁的陈寅恪与30岁的唐?,缔结了偕老之约。   在上海喜结连理后,陈寅恪因清华开学在即,便乘船离沪返校;唐?因要安葬母亲,留在上海,不能同行。中秋月圆,茫茫的渤海上,陈寅恪第一次品尝到爱情的甜蜜和新婚即别的苦涩。他不曾想,等待他们的,是更多的艰辛和磨难。   陈寅恪是典型的学者,他将生命的全部热情用于做学问,对生活他却笨拙不堪。唐?婚前不识柴米,但成为一个书呆子的妻子后,只好学着下厨、养花、种菜、育儿,协调大家庭的人际关系。她的聪明才智,都用来照顾丈夫,解除他的后顾之忧。甚至因为陈寅恪喜欢吃面包,唐?竟然自制了一部烤面包架。   抗战后期,陈寅恪神经衰弱症加剧,视力日益衰退,导致视网膜脱落。壮年目盲,陈寅恪顿时陷入生不如死的痛苦中。唐?温柔体贴地安抚丈夫的创痛,照顾饮食起居,打理家务,查阅资料,诵读报纸。有一年,助手不辞而别,陈寅恪无法上课。她毅然拿起课本,充当丈夫的助手走上讲坛。他视她为生命中的第一知己,每完成一部著作,都请她题写封面。   为给体弱的陈寅恪增加营养,唐?买来一只怀胎的黑山羊,学着挤奶。每天早晨,她先把母羊拴在柱子上,洗净母羊乳头,然后半蹲下来,把碗固定在地上,俯身用双手轻柔地挤压羊乳。由于劳累,她患了心膜炎并发心脏病,几乎撒手人世,孱弱得如风中的芦苇。   他们数度搬家,流离乱世,但只要稍得喘息,她就会把家布置得温馨安适,刻意营造一座充满情趣的“52号寓所”――他们最初的爱巢。柏树为篱,植两株能结子的葡萄藤,篱下栽一畦瓜果,点两行扁豆,搭一架简易牵牛花架。这一对患难夫妻,情深义重,相扶相携,人生路坎坷,他们走得艰难却幸福。   新中国成立后,政治运动迭起,信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陈寅恪,一直处于运动的风口浪尖。丈夫心忧身残,女儿们劳燕分飞,唐?伸出干瘦的臂膀,守护着他,守护着风雨飘摇的家。他的各种“声明”和“交代材料”,全部出自她的手笔。他被批判,被“打倒在地”,还要被“踩上一脚”,个中的精神痛苦、心灵愤懑,她感同身受、锥骨刺心。所以每逢丈夫生日,她都奉上诗作,慰藉他日渐灰暗的心。有了唐?在生活上的照顾、精神上的支持,陈寅恪在风烛残年,完成了80万字的《柳如是别传》等著述。   “文革”开始后,家里在银行的存款被冻结,每月仅有25元的生活费。后来,他们一家被扫地出门,迁至一所四面透风的平房居住。此时,陈寅恪衰弱得只能进一点汤水类的流食。凄凉无助中,夫妻相对而泣。唐?的心脏病日趋严重,她几近瘫痪,又屡屡被“革命小将”乱拳打倒在地。   1969年10月7日,有着“花岗岩脑袋”的陈寅恪走了。弥留之际,他一言不发,只是眼角有泪不断流淌。唐?出奇地平静,甚至没流下一滴泪。她默默地料理完他的后事,悄悄地安排好自己的后事。生死相随,生命相依,她没有让他等多久,45天后,她追随他而去――她有严重的心脏病,大半生靠药物维系生命,仅需停药10余日,生命就可结束。   五四运动时,陈寅恪尚无情感经历,有人问他的爱情观,他侃侃而谈:一等爱情是爱上陌生人,可为之死;二等爱情是相爱而不上床;三等爱情是上一次床而止,终生相爱;四等爱情是相守一生;五等爱情是随便乱上床。照此说法,他和唐?只能算四等爱情,但这四等爱情,他们用一生来书写,写得力透纸背,大气磅礴,胜却人间无数。 4

文档评论(0)

guan_so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