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剖宫产术式选择对二次手术的影响.doc
剖宫产术式选择对二次手术的影响
【摘要】 目的 对腹部纵横切口二次剖宫产进行临床对比研究, 评估何种手术方式更为安全。方法 择期二次剖宫产患者142例, 其中腹部纵切口组(A组71例), 腹部横切口组(B组71例)。两组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 均采用原手术切口, 进入腹腔后均行子宫下段剖宫产。观察指标:腹腔粘连程度、从开腹到胎儿娩出时间、总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切口愈合情况。结果 对无或轻度腹腔粘连患者, A组与B组对比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中度或重度腹腔粘连患者, A组与B组对比从开腹到胎儿娩出时间、总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首次剖宫产术式的选择对二次剖宫产手术操作的影响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才可降低新生儿窒息率。
【关键词】 腹部纵切口;横切口;二次剖宫
目前, 随着剖宫产及麻醉技术的不断提高, 剖宫产术大大降低了母婴的病死率及围生儿的死亡率, 在解决困难的阴道分娩等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近年来, 各种原因导致剖官产率居高不下, 大多数医院报道大约在40%~60% , 部分医院甚至达到70%~80%, 导致二次剖宫产率也呈上升趋势[1]。如何选择首次剖宫产手术方式, 减少远期并发症已成为妇产科医师关注的问题。本文回顾分析本院的两种不同腹壁切口的二次剖宫产病例, 比较其对再次手术的影响,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月本院的二次剖官产病例142例:年龄25~35岁, 平均年龄30.4岁;孕周37~40周;孕次2~3次;二次剖官产距首次剖宫产最短2年, 最长10年;首次剖宫产之前无腹部手术史, 均为常规子宫下段剖官产术;二次剖宫产指征为瘢痕子宫, 均未试产。按原手术腹壁切口不同分成两组:A组首次剖宫产行腹壁纵切口71例;B组首次剖宫产行腹壁横切口71例。两组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麻醉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 麻醉效果满意。
1. 3 手术方式及观察指标 A组切除原纵形瘢痕行常规子宫下段剖宫产术, B组切除原横形瘢痕行常规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根据两组的腹壁与盆腔粘连程度来分析从开腹到胎儿娩出时间(min), 手术总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l)及切口愈合情况。
1. 4 判断标准 腹腔粘连程度分四类:①无粘连;② 轻度粘连:子宫原瘢痕处与临近组织膜性粘连;③中度粘连:膀胱或腹膜与子宫广泛粘连;④重度粘连:肠管或膀胱与子宫严重粘连 [2]。用面积法估计出血量:以15 cm×20 cm纱布吸血量为10 ml计算。前次剖宫产子宫切口愈合情况:子宫切口处瘢痕与子宫肌层均匀一致为愈合良好, 较正常肌层薄为愈合不良。
1. 5 统计学方法 数据应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对无或轻度腹腔粘连患者, A组与B组对比总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开腹到胎儿娩出时间、切口愈合情况, 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详见表1。
2. 2 对中或重度腹腔粘连患者, A组与B组对比总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开腹到胎儿娩出时间, 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详见表2。
3 讨论
剖宫产选用腹壁纵切口是传统方式, 而腹部横切口由于术后瘢痕纤细、恢复快等原因是近年来多采用的方式, 但是随着近年来我国剖宫产率的直线上升, 针对再次妊娠需要二次剖宫产的患者也越来越多, 而且不同腹壁切口方式的远期并发症及对再次手术的影响也逐渐呈现, 这对医务人员提出了新的课题, 回顾第1次手术需要的手术方式问题。如何选择首次剖官产的腹壁切口方式, 已成为目前关注的问题。
临床过程中发现首次剖宫产选择腹部横切口时易致中、重度粘连发生率高, 导致二次剖宫产开腹困难, 有时甚至需要切断腹直肌才能进腹, 损伤较大, 出血较多, 而且延长切口不容易, 对于二次妇科肿瘤手术也增加难度。而下腹壁纵切口进腹时对腹直肌损失小, 导致粘连率低, 进腹容易, 出血少, 且延长切口方便, 对于二次剖宫产或者是二次妇科肿瘤手术也提供方便。
本研究中对于无腹腔粘连及轻度腹腔粘连的患者, 腹部纵切口二次手术的总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从开腹到胎儿娩出时间都比腹部横切口二次手术的患者多, 而切口愈合情况却比腹部横切口二次手术的患者差。虽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但说明在这些患者中腹部横切口对比腹部纵切口对二次手术的患者对比来说更简短手术时间, 术后恢复更快, 切口愈合更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分手谎言太残酷,因爱生恨也能放下屠刀.doc
- 分析产后出血相关的高危因素及其护理干预对产妇预后的改善作用.doc
- 分析倍他乐克对心肌梗塞患者院外治疗的临床疗效.doc
- 分析变电线路保护继电气综合化.doc
- 分析各类多重珠蛋白异常患者的血液学特点.doc
- 分析工程物探技术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及其在未来的发展趋势.doc
- 分析建筑自动化项目施工中的创新性策略.doc
- 分析心包腔置管治疗渗出性心包炎的临床疗效.doc
- 分析我院2012―2013年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使用情况.doc
- 分析探讨产科实施健康管理对出院后产褥期母婴健康的影响.doc
- 2025-2026学年小学信息技术(信息科技)五年级上册黔科版(2024)教学设计合集.docx
- 手足口病防控指南2025.docx
- 2025至2030二苯并呋喃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docx
- 2025-2026学年小学信息技术(信息科技)五年级上册人教版教学设计合集.docx
- 2025至2030全球及中国洗衣设施和干洗服务行业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报告.docx
- 铁路安检员考试测试题及答案.docx
- 2025年云南水利水电职业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题库附答案.docx
- 铁路安全考试题及答案.docx
- 特巡警无人机竞赛理论知识考试题库附答案.docx
- 2025-2026学年小学信息技术(信息科技)五年级上册新世纪版教学设计合集.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