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外伤性血管损伤的围术期护理研究.doc
外伤性血管损伤的围术期护理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外伤性四肢重要血管损伤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对策。方法对本院2009年6月――2011年6月期间普外科收治的102例四肢大血管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护理对策包括:术前快速止血、迅速补充血容量、抗休克疗法;术中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做好术中配合;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神志、血压、肢体血运情况,患肢制动,早期锻炼和加强心理护理。结果102例患者成功修复95例,其中肢体功能优良75例,中等修复14例,差7例,负重行走3例,死亡3例,1例为锁骨下动脉损伤至胸腔内出血,1例为失血性休克,抢救无效死亡,1例为股动脉失血过多,入院时已死亡。结论在四肢大血管损伤救治中,快速止血、建立静脉通道,加强术中、术后护理,可有效保证抢救成功率,促进术后恢复。
【关键词】外伤;血管损伤;围手术期;护理对策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1-0206-02
外伤性血管损伤在创伤外科十分常见,血管损伤,是骨关节损伤的严重并发症,损伤类型分为闭合性和开放性,常伴有其他组织的严重损伤。因此外伤性血管损伤能否正确诊断和及时修复,不仅是关系伤肢存活和功能恢复的关键,更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危。本院2009年6月――2011年6月期间普外科收治的四肢大血管损伤患者102例,经加强围手术期护理,收到了良好效果,现将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资料本组102例,男69例,女33例,年龄19-62岁,平均(35.8±8.6)岁。开放性损伤63例,闭合性损伤39例。致伤原因:交通事故损伤29例,高处坠落损伤24例,骨折脱位与切割伤(含手术误伤)17例,爆炸伤13例,挤压伤9例,机器绞轧伤6例,火器伤4例;致伤部位:上肢血管损伤46例:肱动脉损伤21例,尺桡动脉损伤17例,锁骨下动脉5例,腋动脉3例;下肢血管损伤49例:?动脉损伤13例,股动、静脉损伤11例,股深动脉损伤9例,胫前、后动脉损伤7例,髂总动脉损伤6例、髂内、外动脉损伤2例、臀下动脉损伤1例;颈部血管损伤7例:颈静脉损伤3例、颈外动脉损伤2例;血管损伤类型:动脉完全断裂29例,不完全断裂24例,动脉缺损18例,动脉血栓形成14例,假性动脉瘤11例、感染性动脉损伤6例。本组病例均合并肢体骨折,伴行静脉损伤57例,创伤失血性休克36例,并发感染31例,神经损伤28例,骨折脱位26例,神经损伤22例,其他脏器损伤16例。
1.2方法在全麻下行血管吻合51例,对血管部分横断及完全横断缝合无张力者,采用端端吻合直接修补缝合32例,对血管损伤缺损较大,直接缝合困难者,采用自体大隐静脉或人工ePTFE血管移植修复[1]14例,血管结扎5例,切开取栓子5例。根据骨折类型,分别用钢板、交锁髓内针、外固定器固定。
2结果
手术时间3-12.5h,平均为(5.6±2.8)h,术中出血量约2500-6400mL,平均出血量(3400±550),输血量平均3700ml,输液量平均8300mL。手术成功修复95例,其中肢体功能优良75例,中等修复14例,差7例,负重行走3例,死亡3例,1例为锁骨下动脉损伤至胸腔内出血,1例为失血性休克,抢救无效死亡,1例为股动脉失血过多,入院时已死亡。
3护理对策
外伤患者入院后,多因大血管损伤,失血量大,而病情十分危急凶险,随时会发生失血性休克,进而危及生命。因此护理人员应迅速判断患者伤势情况,检查有无其他部位损伤及脏病损伤或破裂,争分夺秒挽救患者生命。
3.1术前护理
3.1.1迅速止血迅速包扎损伤血管,控制血管出血。活动性出血部位有条件者应选用无菌敷料加压包扎,力度以不影响肢体血液循环功能为宜,避免继发性损伤血管神经。无条件者可就近取材,选用止血带、领带或把衣服扯成布条进行包扎。包括部位应尽量靠近伤口、阻断动脉出血即可。不能用止血钳夹出血血管,以免夹断血管或损伤邻近的血管神经。并发骨折者,应用夹板或树枝妥善固定骨折部位,防止骨折处移位脱位,加大血管神经的损伤,使出血加重,增加患者疼痛。
3.1.2快速建立静脉通道、补充血容量快速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静脉通道选择原则应尽量远离损伤部位,禁止在损伤肢体远端建立静脉通道,应以健侧肢体或伤肢对侧的静脉为宜,以利于迅速补充血容量,并方便手术和抢救工作迅速进行。立即建立两条或以上静脉通道,给予补充血容量,如平稀盐溶液、代血浆或血制品。迅速验配血型,通知血库备血,备足血源,为抢救赢得最佳时机[2]。
3.1.3严密观察病情患者发生外伤后,在控制出血的同时,应观察患者神志及瞳孔情况,快速测量并记录生命体征,如血压下降过快,提示出血量增大,有发生休克危险,应迅速通知医生。严密监测心律、心率情况。瞳孔变化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