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北京 小地方(连载 下篇).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北京 小地方(连载 下篇).doc

大北京 小地方(连载 下篇)   大多数人对北京的印象是大气磅礴,这里有世界最大的广场、中国最完整的长城、亚洲最大的餐厅等等不一而足。   然而,北京的美丽并非仅仅是由这些 大块头 构成。作为一个千年古都,以及数百年来的中国文化中心,这里见证了文明和风流的起承转合、风卷云舒;这里也是南来北往、华洋杂处、   历史演绎的中心。   所谓浓缩即精华,在北京有着数不清的 小身板 大来头 的 秘境 ,用自己的存在证明着这座城市的魅力。   如果你更喜欢品味历史的细节,更喜欢重新发现一个属于你的北京,请跟我来。   本期继续连载,向你介绍老北京魅力绝佳的 个 小地方 。   大董和利群   烤鸭发烧友的聚集地   到北京必然要吃烤鸭,不仅自己吃,如果四海宾朋来京,行程中也免不了有此一项。   只不过北京烤鸭虽以全聚德为正宗,却未必以其为最佳。全聚德就好比金庸小说里的少林寺,是武林的泰山北斗、正派之源,但小说中武功最高的大侠,却往往不是少林寺僧。   利群和大董,就是两家尽管出身与全聚德有着千丝万缕联系,却在民间独树一帜的鸭中“大侠”。前者适合邀请国内朋友,后者则适合接待海外宾朋。   利群老板姓张,六十许人,北京人,爱人是民主人士林南园之女。张老板系老三届知青,回城后,进国营全聚德学技术,之后自己出来开店。因为岳家昔日显贵,所以在前门这里有一个小私宅,就辟为店面,从此生意兴隆、万客川流,只不过十几年过去,它还是一家只有十二张台子的小店。   但也正因为店小,利群一直保持着最传统的烤鸭制作坊式制作方法。从鸭坯的干燥、果木的陈化、入炉的烤制等等,全部是纯手工式的制作,因此也保留了其中规中矩的传统风味。而一些更大的烤鸭店,因为规模化供应的需求,不得不借助一些现代化的烹饪工艺,虽然不能说就此不正宗,但对于追求极致的老饕来说,还是有所不足。   更有意趣的是,利群的老店就在前门的一处胡同里。每到夜里,这里会悬起几盏灯笼,老胡同里慢悠悠的人群,不知哪家的收音机里放出的一曲京剧,更是让利群充满了北京情韵。   大董也有自己的独家秘技,这家华丽的餐厅是五星级的,明亮而轩敞;这里的烤鸭名为“酥不腻”,针对的就是欧美人士经常诟病的中式餐饮的过于油腻,通过大董独家的技术,号称可以在减去近50%脂肪的同时保存烤鸭的风味……事实上,这种口碑的确非常吸引外国食客,乃至这里终年人流不断。不过,对于本土的烤鸭爱好者,未免会抱怨这里的鸭子吃起来不够香。   行游建议:利群招待内宾,大董招待外国朋友,两地都需要至少提前一天预订。   后圆恩寺胡同   大隐于市的贵人居   在南锣鼓巷北向东,与黑芝麻胡同相接的一条全长444米的小胡同里,昔日曾经繁华一时――铁帽子王故居、蒋介石下榻的府邸、新中国第一任文化部长的住所,都在这条小小的胡同里。   元朝时,这里曾建有圆恩寺,现在寺庙建筑已经不存。清朝,这里属镶黄旗,由于在圆恩寺之后,故而得名。   后圆恩寺胡同7号,是一座保存完好的四合院,今天这里挂着友好宾馆的招待牌,但绝大多数时候是大门紧闭的。这座地道的北京院落,是一座西洋楼房。   这里曾经是清末庆亲王奕?次子的宅第。这位贵公子号称“风月魁首,赌中豪客”,这处院落曾是他的金屋藏娇处。也因为他金枝玉叶的身份,院中才存有极为罕见的石刻,无一例外都是当年圆明园遗物。   这个院落的再度闻名是蒋介石曾经两度将其作为在北京的办事处。1945年蒋介石在此设立办事处时,正是抗战胜利,他正登上一生中荣誉的最高点,来到故都是为了“抚慰北方同胞”;而1948年蒋介石再次来此时,蒋家王朝已日暮途穷,他经此赴辽沈战役前线督战,但也未挽回危局……   历史文化名人溥仪、婉容、张学良、何香凝、郭沫若、陈香梅都曾下榻此处。   13号院,是新中国第一位文化部长、大作家茅盾的故居,是他自1974年起在京的住所。和这一地区的许多深宅大院相比,茅盾故居极其普通,仅是一座不大的两进四合院。茅盾解放后一直住在东四头条203号文化部宿舍,与周扬、阳翰笙等为邻,1974年搬到后圆恩寺,直到1981年病逝,在这个小院中度过了他最后7年的岁月。故居的前院开设了2个陈列室,展示陈列茅盾生前的实物和图片,包括手稿、作品、信件、手迹和茅盾主编过的文学刊物等,共400多件。   行游建议:这条胡同周边有许多依托四合院建的酒店、客栈,希望体验老北京胡同风味的游客可以小住几日。   一片冰心在玉壶   老北京消夏好去处   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前后,一个济南人在后海开设了会贤堂饭庄。会贤堂占地近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800平方米。原有戏台、瓦房、平房100余间,二楼有栏杆可眺望什刹海。大门的马头墙上挂有“会贤堂饭庄”的铜牌,大门门簪上书“群贤毕至”四个字,

文档评论(0)

guan_so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