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25个历史村镇“复兴”之梦.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昆明25个历史村镇“复兴”之梦.doc

昆明25个历史村镇“复兴”之梦   历史村(镇)的盘活,无疑是“让深埋于地下的文物遗迹‘浮上来’,让记载于史籍文献的文化‘走出来’,让湮没于历史尘埃的文化遗存‘活起来’”的最“接地气”的载体。   老村乐居的“复兴”史   “在青石板路上奔跑、在层层叠叠的老房子间和伙伴游戏、在山脚的池塘摸虾捉鱼。”   这是65年前出生在离昆明城区25公里外团结街道乐居村民小组李法存的儿时记忆。60年后再回乐居,已成为一名建筑工程师的他为家乡带来新的发展前景:聘请他的乐居古彝旅游景区开发有限公司规划把老乐居打造成“原汁原味”且包括民俗旅游、生态农业的“旅游小镇”。   据《龙潭志初稿》记载,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明军进入云南,龙潭被划为昆明县右所垦区的石鼻里,同时也将生活方式、建筑形式带到了这里。北方的四合院文化融入当地风土,形成“一颗印”式建筑形式。眼下,乐居老村连片的“一颗印”建筑共有80多栋,其中30多所“年纪”已经超过200岁,40栋年纪超过100岁。这些老屋建于一座小山坡上,坐西朝东,前面有开阔的农田,民居建筑顺山势而上成带状分布,随地形起伏,层层叠叠,连接这些房子的是50多条清亮的石板路。   如今这个建于元末明初的彝族村落已经没有了李法存少时的印象,过半村民已搬离老村,许多木结构的“一颗印”摇摇欲坠。这个昆明近郊最完整、面积最大的“一颗印”古建筑群落的保护迫在眉睫。   “乐居村很早就有打造旅游小镇的想法。”目前已和各级政府及乐居村民签订协议的开发商负责人赵志敏回忆,接手前之所以有一半村民搬出老村,是因为2000年左右一家外地开发商开发未果,甩下的“烂摊子”。失去主人的房屋由于没有人修补,逐渐走向坍塌的命运。也有屋主开始向木结构的老屋浇筑水泥,加上红砖,老屋变得“不土不洋”。   2011年,乐居被划入紫线保护范围(即历史建筑物、构筑物、其风貌环境所组成的核心地段,以及为确保该地段的风貌、特色完整性而进行建设控制的地区),明确了21.49公顷保护开发范围。这意味着,无论是村民还是开发商都不可以随意改造乐居村老建筑的风貌外观。   2013年9月,乐居村进入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榜单”。这个有着600年历史的老村得到了政府和市场资本的双重关注。   现在,开发商开始对老屋进行“修旧如旧”的修缮工作,“工程队伍建立了建筑质量评价体系,依据房屋的院落格局、风貌形式、历史文化对房屋进行三级分类,对每栋房子提出专门修复方案,展开维护、改善、保留、整修、拆除、维修六种保护手段。”赵志敏介绍。   眼下,乐居已有8栋老屋开始进行修缮,而每到周末,都有大量游客开始进入乐居观光。预计再有5年时间,乐居旧貌将能完全恢复,并为游客提供现代化的生活条件。   来自市规划局的消息显示,待审批通过的《昆明历史化名城保护规划》中已经梳理出昆明全市域范围内的25个历史村(镇)。一旦这份保护规划开始实行,属地政府将对这些历史村(镇)的保护开发进行专项规划。散落昆明各地的历史村(镇)将成为昆明打造世界知名旅游城市的新亮点,展示老昆明历史文化的新名片。   老村化城:城市化进程中的艰难守望   几乎同时与乐居一起圈入紫线保护范围的,还有位于马金铺的化城。   从昆石高速出发,出马金铺收费口,走一公里左右的土路就能到达化城社区老年活动中心。   “早在四五年前,就有消息说要引进开发商,把我们这个村打造成比官渡古镇规格还要高的旅游小镇。但几年过去了,却一点动静也没有。”65岁的化城村民李福旺每天都要去的老年活动中心,是座具有百年历史的“一颗印”建筑,典型的“三进两退”。耳房正上方的屋顶用一块薄木板钉住,“二楼地板已经变形了,只能先这样简单修一下。”他说。在化城,这算是保护得较好的老屋。紧挨着老年活动中心,是化城以前的“书院”,现在出租给私人,两进的院落分租给8户不同人家。“小时候,化城16个村小组的孩子都要到书院上学,但现在这房子老得厉害,私人也只能修修漏雨的地方。”出生于1945年的村民赵贵昆介绍。   史料记载,化城在公元1275年为归化县,康熙1668年并入呈贡县。村中最显眼的建筑穿心阁始建于光绪二十三年即1897年。2008年,同昆明市结为友好城市的瑞士苏黎世文物保护专家在考察古滇文化时,把修缮这一楼阁列为双方合作项目,苏黎世方面决定拿出近30万元专项资金,并派出专家指导,修缮范围包括楼阁的主体建筑和彩绘。   为了保护穿心阁所在老街区的建筑风貌,政府在几年前就将其圈入“紫线”历史街区保护范围,与乐居一样,这条街上的建筑不能随意改变。“我们不能拆,修缮也只能是缝缝补补。”李福旺说。整条街上的老建筑有相当一部分已经歪歪扭扭,整条的青石板路也已只剩下部分。已经搬离的村民并不愿意拿出大笔资金来修缮老屋,他们要么已住

文档评论(0)

sis_lxf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