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高考语文核按钮专题12: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docVIP

2010高考语文核按钮专题12: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1高考语文专题12: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考纲解读】 考纲内容 考纲阐释 考点分布 能力层级:级() (1)常见文言实词 (2)古今异义 (3)一词多义 (4)通假字 (5)词类活用 (6)偏义复词 (7)兼词 【考点透析】 应掌握的120个常见文言实词: 爱 安 被 倍 本 鄙 兵 病 察 朝 曾 乘 诚 除 辞 从 殆 当 道 得 度 非 复 负 盖 故 顾 固 归 国 过 何 恨 胡 患 或 疾 及 即 既 假 间 见 解 就 举 绝 堪 克 类 怜 弥 莫 乃 内 期 奇 迁 请 穷 去 劝 却 如 若 善 少 涉 胜 识 使 是 适 书 孰 属 数 率 说 私 素 汤 涕 徒 亡 王 望 恶 微 悉 相 谢 信 兴 行 幸 修 徐 许 阳 要 宜 遗 贻 易 阴 右 再 造 知 致 质 治 诸 贼 族 卒 走 左 坐 (一)了解古今词义变化的规律,是为了防止以“今义”释“古义”。(二)一词多义学习一词多义知识,可以从词的本义推断引申义。“引”拉开弓拉长岸木影下布,水鸟时引吭。(《宣州环波亭》)抽拔出引佩刀刺马杀之。(《宋史·太祖纪》) 狼奄至,引首顾曰。(《中山狼传》) 拿引绳而束缚之。(《中山狼传》)带领燕引兵东围即墨。(《史记·田单列传》)承担公卿各引咎自责。(《北史·周武帝纪》)举荐、提拔奖引后进,如恐不及。(《欧阳修传》)延请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廉颇蔺相如列传》)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出师表》 引经据典(成语) 引导 引火烧身、引人入胜(成语) 掉转 引车避匿。(《廉颇蔺相如列传》) ()古字通假 解??????????说 举??????例 注?? 意?? 点 通假字 有本字而不用,借用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这个借用的字叫通假字。 由于古今语音的变异,有的通假字现在的读音已与本字读音相差甚远。如: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亡”同“无”) 古今字 一个汉字(古字)原有几个意义,后为区别,另造一个新字(今字)来表示其中的一个或几个意义。 中学教学中,把古今字也视为通假字。教材中注为“莫”同“暮”。 异体字 音同义同,形不同。 教材亦按通假字方式注释。 ”有专题论述,在此不一一赘述。 (五)偏义复词 在文言中,有的合成词是由两个同义或反义的单音节语素合成,而用义却偏在其中一个语素上,另一个则起陪衬作用,这就是文言中的偏义复词现象。也有人把这种现象称为“偏义复指”。 1.语义相对的偏义复词。 ①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藏否,不宜异同。(异同:偏指“异”,“不同”) ②昼夜勤作息。(作息:偏指“作”,“劳作”) ③去来江口守空船。(去来:偏指“去”,“离去”) 2.语义相近的偏义复词。 ①勤心事公姥,夜夜不能寐。(公姥:偏指“姥”,“婆婆”) ②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父兄:偏指“兄”,“兄长”) 又如2003年上海高考题中,要求将“盖目眶尽肿,不可开合也”一句译成现代汉语。难度并不高,但有相当多的考生对偏义复词不甚了解,结果把“开合”这个偏义复词当作两个词处理,闹出了“张不开,闭不上”的笑话。 (六)兼词 诸1、 用于句中,“之于”的合音,其中“之”为代词,“于”是介词。用于句,“之”为代词,“乎”是句末表疑问的语气词。盍“何不”的合音,其中“何”是疑问代词,“不”为否定副词。焉1、 相当于“于之”“于此”“于彼”。“在其中”“从这里”“在这件事上”相当于“于何”,译作“在哪里”“从哪里”旃“之焉”的合音,其中“之”是代词,“焉”是语气词)斥鷃笑之曰( ) 此小大之辩也( ) 故夫知效一官( ) 而征一国者( ) 辩乎荣辱之境( ) 旬有五日而后反( ) 而御六气之辩( )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 涂有饿殍而不知发( )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 君子生非异也( ) 约从离衡( ) 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 天下云合而响应,赢粮而景从( )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 或师焉,或不焉( ) 属托行,货赂至,并曾赋敛( ) 仓库少内( ) 再拜便辟( )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 距关,毋内诸侯( )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 吾入关,秋豪不敢有所近(

文档评论(0)

xx8860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