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大附中2007-2008学年高三第一学期月考试卷(语文).docVIP

江苏省扬大附中2007-2008学年高三第一学期月考试卷(语文).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江苏省扬大附中2007-2008学年高三第一学期月考试卷(语文)

扬大附中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高三语文月考试卷 2007.10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近代学者孙德廉认为,学习贵在虚实交融:“尝谓读书之法,当于实处虚之,虚者实之。”意即“读记事之书,必求其义理;就其所议义理,而证之以事。”从实中升华而上,从虚中脱颖而出,两者相通全在一个“悟”字。 自古以来创造发明曾长期被人们误认为是天才人物独有的才能。自从创造发明的规律被逐渐揭示后,这种神秘感才开始逐渐消除。例如,铅笔加上橡皮头,便成为橡皮头铅笔;笔尖加上灌墨水的容器,便成为自来水笔……这些现在看来极其平常的文教用品,当年都是令人耳目一新的“创造发明”。有心者从此悟出一条规律:凡不可分离的事物,结合在一起,往往可以导出一项创造发明。这种创造发明的价值在于方便和实用。因为凡需要笔时,必然离不开墨水;在书写时,难免有错,有错就必须修改,于是铅笔和橡皮头就结合在一起了。 学生学习,工人做工,在职者业余进修,技术人员搞科研,都应该掌握实者虚之的学习法。同样看一篇文章,有人就事论事,有人却能看到文章背后的东西,即“义理”之所在。有人爱看科学家传记,往往被动人的故事所吸引;有人却能悟出真谛。例如,从伽俐略的落体实验故事,得出“思想实验”的精髓,正是实者虚之的结果。广泛浏览固然可以使人开拓知识领域,然而如果能够稍稍注意一下实者虚之,收获必将大大提高。 著名理论化学家唐敖庆教授,在谈到科学研究的“三新”问题时说:“在自然科学研究中,首先要重视新思想,其次是新方法,再次是新结果。有了新思想,就能找到新方法,就会产生新结果。”我们对于“三新”的三个层次的关系,只有通过具体事实的证明,才能进入真正的自由境界。这里就需要运用虚者实之的学习法。试以学习为例。对于科学上一条定律和一个公式的理解与运用,只有通过多次解题才能真正掌握。同样解一道题目,有人只能套用现成公式,找不到相应公式就一筹莫展;有人却能通过若干公式的组合化解,曲径通幽,这无疑也是一种创造。这就是运用已有的思想和方法获得的创造。 虚实学习法的要领是:从事实中悟出理论,从理论中找出启示。一句话,力求看出和掌握书上没有写出来的东西。 1.第一段中的“两者”,在文中是指:( )(3分) A.记事和义理 B.记事之书和义理之论 C.虚和实 D. 实中升华和虚中脱颖 2.“看出和掌握书上没有写出来的东西”,是指:( )(3分) A.领悟书中的事例,并由事例提升出具有普遍意义的义理。 B.领悟书中的义理,并由义理帮助指导,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 C.重视“新思想”,找到“新方法”,从而产生“新结果”。 D.用已有的思想与方法作为指导,读出书中未明确表达出来的意旨。 3.下列阐述不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从实中升华而上”,指的是“从事实中悟出理论”。 B.“从虚中脱颖而出”,指的是“从理论中找出启示”。 C.由橡皮铅笔和自来水笔的发明,“有心者从此悟出一条规律:凡不可分离的事物,结合在一起,往往可以导出一项创造发明”。这就是“实者虚之”。 D.只要通过多次解题,就能掌握科学上的定理与公式。这就是“虚者实之”。 二.(19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4---7题。 张纲少明经学,虽为公子,而厉布衣之节,举孝廉不就,司徒辟为侍御史。时顺帝委纵宦官,有识危心。纲常慨然叹曰:“秽恶满朝,不能奋身出命扫国家之难,虽生,吾不愿也。”汉安元年,选遣八使徇行风俗,皆耆儒知名,多历显位,唯纲年少,官次最微。余人受命之部,而纲独埋其车轮于洛阳都亭,曰:“豺狼当路,安问狐狸!”帝虽知纲言直,终不忍用。时,广陵贼张婴等众数万人,杀刺史、二千石,寇乱扬、徐间,积十余年,朝廷不能讨。以纲为广陵太守。前遣郡守,率多求兵马,纲独请单车之职。既到,乃将吏卒十余人,径造婴垒,以慰安之,求得与长老相见,申示国恩。婴初大惊,既见纲诚信,乃出拜谒。纲延置上坐,问所疾苦。乃譬之曰:“前后二千石多肆贪暴,故致公等怀愤相聚。二千石信有罪矣,然为之者又非义也。今主上仁圣,欲以文德服叛,故遣太守,思以爵禄相荣,不愿以刑罚相加,今诚转祸为福之时也。若闻义不服,天子赫然震怒,大兵云合,岂不危乎?若不料强弱,非明也;充善取恶,非智也;去顺效逆,非忠也;身绝血嗣,非孝也;背正从邪,非直也;见义不为,非勇也;六者成败之几,利害所从,公其深计之。”婴深感悟,明日,将所部万余人与妻子面缚归降。纲乃单车入婴垒,散遣部众,任从所之;子弟欲为吏者,皆引召之。人情悦服,南州晏然。天子嘉美,征欲擢用纲,而婴等上书乞留,乃许之。纲在郡一年,年四十六卒。百姓老幼相携,诣府赴哀者不可胜数。张婴等五百余人制服行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hy384384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