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腰椎棘突间固定系统治疗腰椎退变性疾患的短期临床随访
腰椎棘突间固定系统治疗腰椎退变性疾患的短期临床随访 李淳德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骨科 腰椎棘突间固定系统 腰椎融合固定系统的一种替代选择 尤其适用于年轻人 创伤小 腰椎弹性固定 避免邻近节段退变 生物力学优势 恢复椎间盘高度 修复退变间盘 震荡吸收和力量缓冲 减少椎间盘和小关节应力 很少的骨和韧带的去处,保留解剖结构 保留手术节段的活动度 腰椎棘突间固定系统分类 静态系统 X STOP系统 (St Francis Medical) ExtenSure 系统(NuVasive, San Diego, CA) Wallis 系统(Abbott Spine, Bordeaux, France) 动态系统 Coflex 系统(Paradigm Spine, New York) DIAM系统 (Medtronic Sofamor Danek,Memphis, Tennessee) 腰椎棘突间固定系统的适应征 Wallis系统适应征: Pfimnann MRI分类标准中的II, III, IV度病变 巨大的椎间盘突出切除术后导致椎间盘组织丢失; 椎间盘突出术后复发行二次间盘切除术; L5骶化伴过渡节段的椎间盘突出; 融合部位相邻节段的椎间盘退变性疾病; 单纯的Modic I 型终板退变导致的慢性下腰痛 腰椎管狭窄进行椎管减压术(不适用于是椎板切除术) 腰椎棘突间固定系统的适应征 Coflex系统适应征: 首选:退变性椎管狭窄 其他:腰椎间盘突出症 退变性间盘疾病 退变性腰椎侧弯 腰椎不稳 特殊:坚强固定节段的邻近节段 腰椎棘突间固定系统的禁忌征 腰椎棘突间固定系统的禁忌征: Pfimnann MRI分类标准中的V度病变 严重滑脱(尤其是峡部裂) 严重骨质疏松 非特异性下腰痛 Modic 2 and Modic 3型退变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腰椎棘突间固定系统治疗腰椎退变性疾患的短期临床随访 临床资料 2007年9月~2008年9月 我院骨科68例患者应用腰椎棘突间固定系统治疗退变性腰椎疾患 男性39人, 女性29人,年龄26-71岁(平均49.3岁) 临床资料 疗效评定方法 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术前和末次随访各评价一次) 腰痛VAS评分 下肢痛VAS评分 腰椎JOA评分(29分法) 术后功能改善情况(术前和末次随访各评价一次) Prolo腰椎功能评定标准 影像学评估方法 腰椎正侧位X线: 内固定物的位置 有无植入物的松动、移位、脱落 有无棘突骨折 测量术前和末次随访标准侧位片手术节段前凸角 腰椎过伸过屈位X线: 测量手术节段屈伸活动度(过伸位前凸角-过屈位前凸角) 必要时腰椎MRI或CT确定复发情况或间盘信号变化情况 临床效果 68例患者中64例获得完整随访及影像学资料 随访时间为6个月~16个月,平均随访11.4个月 临床效果如下表所示: 手术节段前凸角度和活动度情况 64例病例68节段: 术前前凸角为19.6±4.7° 末次随访前凸角为15.4±4.2°(P0.01 过伸过屈位X线检查测定手术节段屈伸活动度情况 手术节段屈伸活动度=过伸位前凸角-过屈位前凸角 为10.3±4.5° 手术节段前凸角度变化 手术节段活动度情况 术后并发症情况 未发现棘突骨折及内固定物脱落 2例Coflex术后轻度后移、Wallis系统由于其透光性很难评价是否移位 3例腰椎间盘突出术后复发病例,均为应用Coflex系统 植入物移位 腰椎间盘突出术后复发 典型病例(一):椎间盘源性下腰痛 女型、51岁 L4-5椎间盘源性下腰痛 行L4-5 棘突间固定(Wallis系统) 术前MRI 术后一个月 术后三个月 术后MRI 典型病例(二)腰椎间盘退变、ModicI型改变 男性,32岁 腰椎间盘退变 L3/4、L4/5 Modic I型改变 L3/4、L4/5 棘突间固定(Wallis系统) 术前X线 术前 MRI 术后一个月 术后一年 MRI (Modic Ⅰ逐步转变为 Modic Ⅱ) 术后一年 MRI (Modic Ⅰ逐步转变为 Modic Ⅱ) 典型病例(三):腰椎管狭窄症 男 39岁 L4-5 DLSS L4-5椎管减压+棘突间固定(Coflex系统) 术前MRI 术后三个月 术后七个月 术后七个月 过伸过屈位: 手术节段活动度良好 术后一年 术后一年 过伸过屈位: 手术节段活动度良好 典型病例(四):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modic改变 女性,45岁 L4/5LDH 行 L4/5间盘切除+棘突间固定(Wallis系统) 术前MRI 术后一周 术后一年 术后一年 伸过屈位: 手术节段活动度良好 术后18个月 典型病例(五):腰椎跳跃节段病变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