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及灭火的导学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燃烧及灭火的导学案

? 3.3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导学案) ??????????????????????????????????????????????? 【学习目标】 ?1.了解燃烧的条件 ?2.了解燃烧条件的探究过程与方法 ?3.会根据燃烧的条件探讨灭火的原理 【学习重点】 ?1.了解燃烧的条件 ?2.灭火的原理 【学习难点】 ?? 燃烧条件的探究过程与方法 【预习导学】 1.回忆铁丝燃烧及红磷燃烧的实验,说说实验现象,写出相应的文字表达式 ? ? 2.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 ???反应。燃烧的三个缺一不可的条件是①???????? ② ?????????③ ???????。 3.着火点是物质起火燃烧所需的??????? ?温度 。 【自学过程及指导】 自学指导一、燃烧条件的探究 ?1.观察实验3-6,完成教材79页表格,讨论后将你的结论写出来。 燃烧的三个条件是:a????????? ??b????????? ??c????????? 2.讨论与交流 ①参照课本80页:“常见物质的着火点”讨论为什么生煤炉时要用小木条等物引燃? ? ②.讨论:我们学习过很多燃烧现象,举出常见的例子填写下表 可燃物 燃烧现象 文字表达式 ? ? ? ? ? ? 这些燃烧现象的共同点是???????????????? ?,从文字表达式上看均属于 ??? ?反应。 结论:燃烧是 ?????????????????????????????????????????反应。 自学指导二、灭火原理的探究 ?1.完成教材81页表格总结出灭火的原理a ?????????????b ??????????????????????c??????????? ?2.思考:这三个条件是缺一不可还是只要具备其一就可?为什么? ? 自学指导三、 阅读教材83----84页讨论:燃烧、缓慢氧化、自燃、爆炸的区别与联系。 ? ? 【练习巩固】 1. 为什么用扇子扇炉火越扇越旺,而烛火一扇就灭? 2.一旦发生下列险情,我们应采取什么措施? ?a?电线老化短路着火?????????? b?石油气泄漏着火 ?c?家中有人吸烟引起棉被着火?? d?废纸篓起火 e?在集体活动中,娱乐场所遇到火灾?? f?森林着火 g?汽油洒在地面着火 3.室内的电线或家用电器因使用不慎而起火时,最好的灭火方法是(?)   A.迅速用水泼灭        B.迅速用湿棉被捂住   C.迅速拉断电线再泼水     D.迅速切断电源然后灭火 【课后作业】 ? ??2.下列关于物质燃烧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有氧气参加的反应都是燃烧。 B、燃烧是发光发热的反应 C、发光发热的变化都是燃烧 。?D、燃烧对人类有利无害 3.置于空气中的蜡烛没有燃烧的原因是 ???????????(?? ) A、蜡烛不是可燃物。??? B、蜡烛没有跟氧气接触 C、温度没有达到其着火点。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4. 用水灭火,水的主要作用是??????????????????? (??? )   A.降低燃烧物的着火点     B.使大火隔离空气中的氧气   C.降低温度到燃烧物着火点以下 D.水分解出不能助燃的物质 5. 妈妈炒菜时油锅着火,应采取的措施是????????? (??? ) A、向油锅内泼水?????? B、向油锅内撒沙子 C、盖上锅盖?????????? D、赶快拨打119电话求救 6. 用扇子一扇,燃着的蜡烛立刻熄灭,其原因是??? (??? )   A.供给的氧气减少      B.供给的空气增加   C.使蜡烛的着火点降低    D.降温至低于蜡烛的着火点 7.煤是一种常用的化石燃料,家庭用煤经过了从“煤球”到“蜂窝煤”的变化,以前人们把煤粉加工成略大于乒乓球的球体,后来人们把煤粉加工成圆柱体,并在圆柱体内打上一些孔。请你分析这种变化的优点是:???????????????????????????? ????? ? ? ? 窗体顶端 窗体底端 浏览: 198??评论: 2 学员评论 (2) 孙景 最后发表时间为:2010-06-24 17:44:10 很好,很实用。 张晓蕾 最后发表时间为:2010-06-15 19:43:07 导学案看不出新颖之处,要想达到理想的效果,关键看教师如何在课堂上导学的。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选的不错,具有思考性,和梯度。 窗体顶端 窗体底端 2002-2010 教育部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070101号 吉ICP

文档评论(0)

整理王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