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成武县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8 借书不还,天打雷劈学案1 北师大版.docVIP

山东省成武县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8 借书不还,天打雷劈学案1 北师大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山东省成武县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8 借书不还,天打雷劈学案1 北师大版

8借书不还,天打雷劈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生字词; 2、理解文章内容,品味文章主旨。 自学指导: 一、基础知识积累: 1、作者简介:柏杨,原名郭衣洞,1920年生于河南,当代台湾作家,主要从事小说、杂文创作,其后者成就更高,曾被列为台湾十大畅销作家。代表作品有杂文集《玉雕集》、〈〈依梦闲话〉〉、〈〈西窗随笔〉〉等。 2、释题:天打雷劈:被雷电打死,多用于诅咒或发誓。此题目诙谐、幽默,反映了当时社会上不良的读书风气。柏杨以调侃的形式讽刺社会现象,表达了愤世嫉俗的思想。 3、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榔头( ) 戋戋( ) 歃血( ) 清俸( ) 杜暹( ) 潸然( ) 信笺( ) 谚语( ) 4、解释词语: 劳师动众: 对牛弹琴: 潸然泪下 痛彻心肺: 二、默读全文,回答问题: 1、当今社会存在一种什么社会现象?与借书有什么关系? 2、借书的方式有哪些? 3、讨书的方式有哪些? 4、被借者是什么样的心理?借书者又是怎样的心态? 5、作者对借书者是什么样的态度?他提出了怎样的建议? 6、回顾全文,品味主旨。 收获平台: 一、根据拼音写汉字: 如醉如chī( ) 书chú( ) xuàn( )耀 过yǐn( ) kē( )头 shà( )血 láng( )头 zǔ( )咒 纸lǒu( ) 二、根据课文填空: (1)看起来书橱之代替酒柜,还需要一个( )的时间。 (2) 纠缠了半天,老前辈( )答应了他。 (3)奉告借书不还的恶客,( )一个手无寸铁的朋友,不算好汉。 三、课内阅读: 阅读课文9--12段,回答问题: 1、“但就是怕人向我借书,那还不如照腰窝捅我一刀”,表现了“我”怎样的心理? 2、如何理解“终于在他卧室里人赃俱获”这句话中的加点词。 3、“我”不但拿走了自己的书,还拿走了人家的打火机,这是不是不道德的事情? 4、你是否也有文中所说的别人借你的书却不还的经历,你是如何处理的? atSf《借书不还,天打雷劈》 第一课时 自学指导: 一、 3、láng jiān shà fèng xiān shān jiān yàn 4、劳师动众:原指出动大批军队,现多指动用大批人力(含小题大做之意)。 对牛弹琴:比喻对不懂道理的人讲道理,对外行人说内行话。现在也用来讥笑说话的人不看对象。 潸然泪下:形容流泪的样子。 痛彻心肺:形容极端的痛心。 二、1、酒柜代替书柜;借书不还是书柜消失的原因之一。 2、① 借书不还,消失不见;② 纠缠,不达目的不罢休;③ 拿了就走 3、① 婉言阻吓法;② 企求;③ 以牙还牙,夺回 4、痛彻心肺   借了收藏或装饰,占为已有不还 5、反对痛恨  组织“借书必还大联盟” 6、本文喜笑怒骂,表达了对借书不还者的愤怒,分析借书不还的社会根源,揭 露借书不还者的丑恶心态,呼吁社会共同抵制不良风气,提高自身休养,形成良好的读书风气。 收获平台 一、痴 橱 炫 瘾 磕 歃 榔 诅 篓 二、(1)漫长  (2)终于  (3)欺负 三、1、表现了“我”对好书的喜爱已经达到爱书如命的程度,不愿意人家借书,怕人家借了不还。   2、“人赃俱获”用在此处有点大词小用,是“我”对借书者不还的愤怒之语,也很好地体现了本文极端用语式的语言特色。   3、这里谈不上不道德,这是二个朋友之间的玩笑,和小偷小摸不是一回事,也是“我”对借书者不还的“薄惩”。   4、略 4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eiwoduzu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