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居住地方的地形.docVIP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居住地方的地形

100年卓越師資培育特色議題計畫 8-1迷思偵探方案(國小課程領域教材教法迷思探究與澄清方案) 社會教材教法迷思探究與澄清方案 張崴耑 賴苑玲 標題:居住地方的地形 學習領域:社會學習領域 學習階段別:社會學習領域第二學習階段 內容 迷思現象 「我家是平原。」看似簡單的回答,卻是許多國小中年級課堂上常發生的狀況。在完成國小中年級關於「五大地形」的教學後,許多教師會試著讓學生觀察自己家鄉屬於哪一種地形,這時總會發現有相當多數的學生執意認為自己的家鄉屬於「平原」地形──即便當地可能屬於盆地、臺地甚至丘陵地形。進一步詢問理由後,學生總認為「我家附近的地看起來是平的,所以是平原」,且不易將教學內容與實際生活連結在一起。更進一步會發現問題並不單只在平原,對各種地形的學習內容,許多學生常只是將家鄉屬於何種地形硬記起來以便考試,不見得能理解兩者的關聯。更有甚者可能完全在中年級未進行有關居住縣市(或鄉鎮市區)地形分布的教學。 此一迷思常見於中年級階段,特別是四年級上學期。在康軒、翰林與南一版本的教科書中,均將「家鄉的地形」相關單元放置於四年級上學期的第一或第二單元,如康軒版社會四年級上學期第一單元的〈美麗的家鄉〉、翰林版四年級上學期第二單元的〈家鄉的自然環境與生活〉,以及南一版四年級上學期第二單元的〈家鄉的地形與氣候〉。(此指100學年前依據正式綱要所編輯的教科書,至於因應百年課綱所改版的小學四年級教科書,要到101學年才會正式出版) 概念釐清 此一迷思主要分三部分釐清: 五大地形的分類方式為何? 地理學者對台灣地形區有著各自不同的分類方式,例如孫宕越的五區分法──高山區(1500公尺以上)、丘陵與台地區(100公尺~1500公尺)、平原低地區(100公尺以下)、外圍島嶼;還有徐鐵良的七區分法──中央山系、海岸山脈、大屯火山彙、山麓丘陵區域、開折台地區域、平原谷地區域、東部火山島嶼七區;以及林朝棨的十區分法──山地、火山、山麓丘陵地及切割台地、台地、盆地、平原、隆起珊瑚礁、海岸、火山島、沿海洲。 但目前在社會學習領域第二、第三學習階段教科書中所提到的地形,幾乎都以「平原」、「臺地」、「盆地」、「丘陵」、「山地」五種地形為主。 王鑫在《台灣的地形景觀》中也提到地形的分界:「以高度一千公尺、坡度30度、相對高度500公尺為山地與丘陵的界限」、「高度100公尺、坡度10度、相對高度100公尺為丘陵與平原的界限」。但國小中年級的學童並不需要,也無法學習太艱澀的文字定義,此處應把學習重點擺在居住在這些地區的人們生活方式,以及觀察自己家鄉的自然與人文特性上。因此此處僅只要以一般教科書所簡化過的定義進行學習即可。 試將現行國小社會領域三個版本教科書對五大地形的定義與描述整理如下: 康軒教科書 翰林教科書 南一教科書 平原 平坦寬廣。 高度較低,平坦寬廣的地區。 比較低平和寬闊的廣大陸地。 台地 地勢稍高且中央廣闊平坦,四周以陡坡和低地相接的台地 廣闊平坦的高地,邊緣為陡坡,高度在1000公尺以下。 平坦遼闊且高起獨立的陸地。 盆地 四周高而中間低平 四周地勢較高,而中央低下,盆底平坦的地區。 中央低平,而四周有山丘。 丘陵 地面起伏不平 坡與谷之間的地勢起伏不大,高度在1000公尺以下的連綿小山。 高度部高,但是陸地表面有高低變化的小山峰或山谷。 山地 地勢高聳 坡谷之間的地勢落差變化較大,高度在1000公尺以上。 高度較高,山坡和谷地彼此相鄰,造成地勢起伏很大的地形。 在三個版本的教學指引中則附錄了更詳細的定義與編輯時的參考依據: 康軒備課用書 翰林教學指引 南一教師手冊 參考依據 未列出 王鑫《地形學》 江秋玲《走向大自然》 平原 海拔低(通常在200公尺以下),表面平坦起伏小的地形。 地形平坦,交通便利,農業、商業活動興盛,常常成為村鎮、都市的所在。 廣闊平坦的陸地,一般不超過海平面200公尺。 台地 海拔高度約100公尺以上,1000公尺以下,頂部平坦的高地。 和山地、丘陵一樣隆起的地形,但其頂部是平坦的。 平坦高起的獨立地體。 盆地 四周高,中間低的地形,沒有高度的劃分。 四周都被山丘包圍,形狀像臉盆。 四周地勢高而中央低平的地形,形狀像個盆子。 丘陵 海拔高度200~1000公尺不等,坡地起伏較山地小的地形。 1000公尺以下的連綿小山。 海拔數百公尺(通常500公尺)以下,山坡河谷地起伏不大,介於山地和平原之間。 山地 海拔較高,地勢高峻,坡度起伏較高的地形。 高度在1000公尺以上的地區。 海拔數百公尺以上(各國的標準不一,有的500公尺以上,有的則為1000公尺以上)的山地,坡古變化較大。 綜合三版本的定義,在進行教學時,教師可以1000公尺為山地與丘陵的簡單分界。而對於教科書附錄中對丘陵、台

文档评论(0)

dlmus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