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 产业结构(对应教材第9、11章) 第一节 产业结构理论概述 第二节 产业结构演进理论与演进规律 第三节 产业结构合理化 第四节 产业结构高度化 第五节 产业结构成长理论与成长模式 第六节 产业结构演进过程中的问题探讨 一、产业结构的基本内含 (一)广义的产业结构与狭义的产业结构 广义的产业结构:研究一定经济系统内产业的组成结构 (1)产业内企业间联系(企业与企业之间) (2)产业之间的结构(产业与产业之间) (3)各产业与总体经济的联系(产业与国民经济总体)。 狭义的产业结构: 仅研究后二者,通过对产业结构的历史、现状及未来的 研究,揭示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趋势。 我们的研究侧重狭义的产业结构 (三) 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二、产业间关系结构的基本种类 经济增长中的产业结构:如GDP贡献值中的三次产业结构 产出结构:如工农业结构 要素投入结构:如原料与劳动力投入结构 投入产出结构: 产业的区域配置结构:如长三角产业布局结构 三、影响产业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 知识与技术创新——技术革命催生新产业;技术创新促进产业发展 自然资源禀赋——影响大但并不起决定作用 需求结构——个人需求、中间需求、最终需求、需求总量、需求结构、消费需求、投资需求等对产业生产情况起直接影响作用 人口规模与结构——人口数量与质量 国际贸易——影响产业结构的外部因素,通过国际比较利益机制实现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其他因素——一国资本的积累程度、国际投资规模、经济体制、产业政策、历史条件、战争与和平环境等 四、产业结构的理论体系 产业结构理论的基本体系——见图9-1 产业结构形成与发展理论(优化理论) 产业关联理论 产业布局理论 产业竞争力与产业安全 *五、产业结构理论的渊源、形成与发展 渊源: 1.威廉·配第(William Petty)1672年出版的《政治算术》; 2.魁奈(Qnesnay)1758年发表的《经济表》 ; 3.李斯特(F. List)在1841年出版《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 4.瓦尔拉斯(Walras)在1874年出版《纯粹政治经济学纲要》 5.20世纪以来一批经济学家的贡献使产业结构理论得以形成: 30年代澳大利亚费歇尔(A.G.B.Fisher)、 英国克拉克(C.C.Clark)、 美国库兹涅茨(S.S.Kuzmets)、 德国霍夫曼(W.G.Hoffmann)、 前苏联列昂惕夫(W.Leontief)的产业关联理论 形成: 1.霍夫曼(Hoffman)在1931年出版的《工业化阶段和类型》 ; 2.费希尔 :三个阶段 (农业和畜牧业 、工业生产大规模地迅速发展 、旅游和娱乐服务) 3.列昂惕夫: 《美国经济制度中的投入产出数量关系》 发展: 美国经济学家罗斯托(Rostow)在1960年出版《经济成长的阶段》 日本经济学赤松要于1960年提出了产业发展的“雁行形态理论” ,美国经济学家弗农提出“产品循环理论” 列昂惕夫在1966年出版的论文集《投入产出经济学》 库兹涅茨于1966年和1971年分别出版了《现代经济增长》和《各国经济增长》等重要论著 钱纳里(H.B.Chenery) 《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 中国20世纪60年代开始运用投入产出分析研究产业结构理论 本节思考题: 论述对产业结构的综合认识(概念、范围、原理) 要求: 作出产业结构的“黑箱理论” 示意图与经 济增长与经济发展关系图加以说明。 第二节 产业结构演进的四大理论与基本演进规律 一、产业结构演进的四大基本理论 (一)配第.克拉克定理 (二)库兹涅茨产业结构演变规律 (三)霍夫曼定理 (四)罗斯托主导产业扩散效应理论 二、各国产业结构演进趋势的实证分析 威廉.配第的研究成果 英国经济学家克拉克(C.C.Clark)的研究成果 在配第研究的基础上,克拉克进一步考察验证了产业发 展与劳动力在三次产业中的分布规律,得出结论: 随着经济发展,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农业劳动力 在全部人口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小,第二、第三产业中的 劳动力比重越来越大。并将原因解释为不同产业收入差异 (需求和生产效率),导致劳动力从低收入产业向高收入产 业转移。 后人把两位对于产业结构的研究结论统称为配第---克拉克定理 克拉克从两方面对他的结论做了解释: 一是基于需求因素的影响——消费者对三大产业的收入弹性存在差异性 二是基于生产效率因素的影响——三大产业的生产效率各不相同 需求与效率两者的结合,导致劳动力分布结构的变化 不同产业生产效率的差别: 农业:农业劳动生产率虽然通常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