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名师工作室的研修活动课程化探究.docVIP

基于名师工作室的研修活动课程化探究.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基于名师工作室的研修活动课程化探究

基于名师工作室的研修活动课程化探究 三年前,笔者所在地市特级教师协会和教育学院启动了特级教师工作室项目。笔者主持的“沈坤林(高中语文)特级教师工作室”有了名称,也有了名分。 三年来,向着全方位打造名师,并在打造名师的过程中把工作室打造成为名师培养的一张名片之目标,开发适合学员已有基础和发展需要的研修课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拟就名师工作室研修活动课程化的现实意义、路径策略等进行梳理与阐述。 一、研修活动课程化的现实意义 当前许多名师工作室研修活动,存在着亟须解决的突出问题。1.从研修内容和方式看,“依葫芦画瓢”式培训,使名师工作室研修脱离特定的氛围与情境,亟须贴近学员基础和需要的研修模式不少名师工作室的活动,从内容到形式,简单重复、照搬各级教研部门、各类教师培训机构组织的专业培训。名师工作室的活动变成了90学时培训、中短期培训或其他通识性培训的简单重复:无非是听听报告,听听新课程理念;无非是开设几堂公开课,你评评我说说。 其实,名师工作室的学员,一般已是教师中的骨干,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各种培训。更重要的是,每个名师工作室一般有十几名学员,是“小班化”学习,且学员自主学习、互动学习的能力和积极性较高。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与学员共商培训内容和方式,使研修活动课程化,才能充分发掘工作室研修的优势和潜力。 2.从研修进程设计看,“脚踩西瓜皮”式活动,使名师工作室研修缺乏突破性,呼唤“聚焦”“层进”“拓展”的研修系列 因为很少顾及工作室研修的情境特点,又没有明确的研修目的,不少名师工作室的活动,看似全面铺开,“该培训的都培训了”,实际上却没能做到重点突破。就好像一位蹩脚的教师上一篇课文,似乎什么都讲到了,讲的却是学生一望而知的东西,而学生的困惑或者自以为一望而知实际上一无所知的地方并没有重点突破。这样的语文课,上与不上一个样,这样的培训与没有培训一个样。 3.从反思评价看,“靠数据说话”的偏向,使名师工作室研修活动的价值评估与成果提炼缺乏依据,亟待探索倚重自我反思的完善机制 或许名师工作室由名师主持,有关部门或出于“信任其自由发挥”或出于“不便评价干涉”的心理,一般对名师工作室没有更多的评比考核,主持人自身也常常缺乏自我反思调整。而有点走过场的考核要求,往往只关注一些数字。如开展了几次集中研修活动,学员在论文、课题、开课、讲座和荣誉获得等方面有哪些具体的数据。这些考核更多地指向主持人与学员专业成长上的数据,对工作室研修活动的目标、内容、过程和自我评价等有关内容不能做出价值性的判断。因而,对研修活动的高下优劣不能做出评价,即使存在有价值的研修内容与方式,也不能被发现并推广。 二、研修活动课程化的路径和策略 (一)主持人自我研究,凸显研修活动课程化的引领优势 以名师或特级教师命名的工作室,主持的名师或特级教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基于工作室的研修活动,不能不带有名师自身的成长体验特征。 为了积极有效地引领工作室成员全身心地投入到研修与发展之中,笔者首先对自身工作30多年来从代课教师到特级教师的体验与经历进行了回顾与思考。具体从以下方面进行。 1.自传研究,即主要通过记述、讲述自己作为学习者和教学者的关键事件,寻找并发现自己的经历是如何塑造自己的教学实践的。2.梳理、研读笔者撰写的“每日思考”。3.审阅论文,即整理自己获奖的50多篇论文、公开发表的140多篇专业论文及尚存于自己电脑中的200多篇教育教学类文章。4.偶像分析,即通过回忆,列出自己在文章里、讲座中及日常教学中自觉不自觉提及的专家与教师,分析其对自身的影响,如魏书生、于漪、宁鸿彬、钱梦龙、黄厚江、王崧舟、于永正、孙双金等。5.讲座提炼,即整理近年讲座讲稿,对这些讲座的核心内容与主题进行概括、归类,并试图作精要式处理。6.课堂实录分析,主要做法是对自己的录像课边看边转换成文字实录。同时对其他名师或结对教师的课作实录并点评。7“.常读常新”反思。笔者在书柜里有一专栏名为“常读常新”,放置自己觉得要经常读读的书籍;在电脑中建一个名为“常读常新”的文件夹,专门收录自己读过的觉得需要不时重读的文章。重读并思量自己为什么选择这些读物,并思考如何作些调整等。 (二)学员基础与需要研究,明晰研修活动课程化的目标指向 工作室的所有活动,其主体必然是学员,考察与研究学员的状况与需要是研修活动课程化设计的基本前提。 名师工作室成立前,一般都有学员申请并递交相关个人材料、主持人与有关部门审核、面试等程序。工作室成立之初,一般都会让学员制订自己的成长目标和研修规划。除此之外,笔者进行了以下

文档评论(0)

专注于电脑软件的下载与安装,各种疑难问题的解决,office办公软件的咨询,文档格式转换,音视频下载等等,欢迎各位咨询!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