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肇庆市生产安全应急预案编制评审相关说明
附件1:
肇庆市生产安全应急预案编制评审相关说明
一、生产经营单位预案评审或论证程序示意图
属地县(市、区)安全监管局索取表格
属地县(市、区)安全监管局
索取表格
生产经营单位
指导督促
指导督促
聘请函邀预案评审或论证专家专家评审
聘请函邀预案评审或论证专家
专家评审
提出修改意见
提出修改意见
生产经营单位修改完善预案、专家组长签字、发布
生产经营单位修改完善预案、专家组长签字、发布
提交备案申请材料
提交备案申请材料
属地县(市、区)安全监管局初审
属地县(市、区)安全监管局初审
送申材料备案登记表存档市安全监管局形式评审、备案
送申材料
备案登记表存档
市安全监管局形式评审、备案
二、应急预案要素评审程序
1、生产经营单位:
①索取或下载自评表和相关材料(附件);
②咨询和拟聘具体专业专家;
③初步约定评审或论证时间和具体地点(会场简易布置单位标志);
④提供预案给专家;
⑤准备预案涉及的资料;
⑥向市县两级行政主管部门、专家发出与会邀请。(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审或论证邀请函);
2、属地安监:
①动员和督促生产经营单位做好预案评审或论证备案准备工作;
②协助生产经营单位规范评审或论证程序;
③协助专家做好评审或论证工作;
④制定属地生产经营单位预案评审或论证详细计划;
注意:企业提交核对好的自评表(盖章)给属地安监,三种预案齐全(专项预案可能要多个)方可申请评审或论证。
3、要素评审程序如下:
专家现场勘查 生产经营单位自我介绍 专家查阅相关资料并对预案提问,对预案提出初步意见 专家组与生产经营单位交流 专家组讨论,生产经营单位回避
专家组组长给出最终评审或论证综合意见
三、应急预案评审备案补充新要求
1、现场处置方案。要认真研究分析车间、岗位存在的危险性因素及可能引发的事故,按照具体、简单、针对性强的原则,认真编制现场处置方案,做到关键应急程序简明化、图标化、牌板化,并以图版形式上墙公布。
2、应急预案应注明编制人员的姓名、单位、职务、职称。
3、委托其他机构编制的,要注明所委托编制机构的名称以及参与编制的人员个人基本情况。
4、委托安全生产中介机构编制,但要指定本企业有关人员全程参与。
5、承担预案编制的中介机构要具有10名以上参加过省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编制培训班、掌握预案编制知识的相关技术人员,并在省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机构登记。
6、企业申请预案备案,要将应急预案编制人员的个人资料及培训记录作为备案申请材料一并上报。
附件2
应急预案形式自评表
评审项目
评审内容及要求
评审意见
封 面
应急预案版本号、应急预案名称、生产经营单位名称、发布日期等内容。
批准页
1. 对应急预案实施提出具体要求。
2. 发布单位主要负责人签字或单位盖章。
目 录
1. 页码标注准确(预案简单时目录可省略)。
2. 层次清晰,编号和标题编排合理。
正 文
1. 文字通顺、语言精炼、通俗易懂。
2. 结构层次清晰,内容格式规范。
3. 图表、文字清楚,编排合理(名称、顺序、大小等)。
4. 无错别字,同类文字的字体、字号统一。
附 件
1. 附件项目齐全,编排有序合理。
2. 多个附件应标明附件的对应序号。
3. 需要时,附件可以独立装订。
编制过程
1. 成立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
2. 全面分析本单位危险因素,确定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危害程度。
3. 针对危险源和事故危害程度,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
4. 客观评价本单位应急能力,掌握可利用的社会应急资源情况。
5. 制定相关专项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建立应急预案体系。
6. 充分征求相关部门和单位意见,并对意见及采纳情况进行记录。
7. 必要时与相关专业应急救援单位签订应急救援协议。
8. 应急预案经过评审或论证。
9. 重新修订后评审的,一并注明。
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意见:
盖章
年 月 日
综合应急预案要素自评表
评审项目
评审内容及要求
评审意见
总 则
编制目的
目的明确,简明扼要。
编制依据
1. 引用的法规标准合法有效。
2. 明确相衔接的上级预案,不得越级引用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
体系*
1. 能够清晰表述本单位及所属单位应急预案组成和衔接关系(推荐使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