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C医学.pptVIP

  1. 1、本文档共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DIC的常见病因和发病机制 (一)DIC的病因 引起DIC的原因很多,最常见的是感染性疾病。DIC可以由单一因素或同时由多种原因引起。 其始动环节是凝血系统激活引起广泛微血栓形成。 感染性疾病---最重要、最常见 恶性肿瘤---第二位病因 妇科疾病---第三位病因 手术及创伤---第四位病因 组织 组织因子活性(μ/mg) ? 肝脏 10 ? 肌肉 20 ??脑 50 ??肺脏 50 胎盘蜕膜 2000 如:全身性Shwartzman反应 ? DD测定是DIC诊断的重要指标 ,? 是反映继发性纤溶亢进的重要指标。 五、DIC的防治原则 防治原发病 改善微循环 重建凝血、纤溶的动态平衡 心肌中的微血栓 肝内微血栓 肾内微血栓 (纤维蛋白特殊染色) 肺泡 肺内微血栓 (三)休克 1,广泛微血栓形成---回心血量↓ 2,广泛出血---血容量↓ 3,心肌损伤--- CO↓ Cardiac output 4,激肽、组胺舒张微血管---BP↓Blood pressure DIC导致休克机制: 急性DIC常伴有休克,发生率为50~80% 5,FDP某些成分可增强组胺、激肽的作用 (四)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 属溶血性贫血。常见于慢性和某些亚急性DIC 凝血反应的早期,纤维蛋白丝在微血管腔内形成细网,当血流中的红细胞流过网孔时,可黏着、滞留或挂在纤维蛋白丝上,随着血流不断冲击,引起红细胞破裂。 概念: 2.红细胞变形能力下降,脆性增加。 1.RBC挂在纤维蛋白丝上,不断受血流的冲击而引起红细胞破裂; 机制: * * 这是一个DIC的病人。全身有大块的瘀斑,血压降低,血培养发现脑膜炎双球菌,肾上腺出现出血性坏死,病人神志不清。 ??? 请问: 为什么出现这些瘀斑? ??? 为什么血压会降低? 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DIC)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第十二章 第四节 概念 由于某些致病因子的作用,凝血因子和血小板被激活,大量促凝物质入血,凝血酶增加,进而微循环中形成广泛的微血栓,消耗了大量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引起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功能增强,导致患者出现出血、休克、器官功能障碍和溶血性贫血的临床表现。 DIC的本质 -- 凝血功能异常 血液凝固性后↓---- 出血。 表现: 血液凝固性先↑---- 微血栓形成; 血液凝固 Ca2+ PF3 Ⅴ Ca 2+ Ⅹ Ⅱ Ⅹ Ⅱa Ⅹ Ⅰa Ⅹ Ⅰ Ⅸa PF3 Ⅷ Ca 2+ Ⅶ Ⅲ Ⅹ Ⅹ Ⅹa S K PK HK Ca 2+ Ⅰ Ⅰa Fbn多聚体 Ca 2+ Ⅱ Ⅱa Ⅹ Ⅲ Ⅹ Ⅲa ⅩⅠ 内凝系统 外凝系统 (传统通路) (选择通路) 血液凝固机制 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 凝血酶形成 组织损伤 (二)发病机制 1. 组织损伤-- TF--启动外凝系统 组织损伤 Ca2+ Ⅶ TF Ⅹ Ⅹa 传统通路 (+) Ⅸa Ⅸ 选择通路 (+) 不同组织器官TF活性 妇产科疾病最易导致DIC。 2. VEC损伤,凝血抗凝调控失调 3,抗原抗体复合物等 VEC损伤的原因: 1,严重感染、内毒素血症 2,缺血、缺氧、酸中毒 VEC损伤后的反应: 1,TF表达↑----启动外源性凝血途径 2,接触激活Ⅻ----启动内源性凝血途径 3,血小板粘附于内皮下胶原----聚集和释放 4,VEC分泌TFPI ↓ 、AT-Ⅲ ↓ 、TM↓----抗凝↓ 3. 血细胞损伤 1,红细胞大量破坏 --- 释放磷脂 ADP(促凝) 2,白细胞大量破坏---释放TF 3,血小板激活---粘附、聚集、释放 4. 其他激活凝血系统的途径 1,急性胰腺炎 急性胰腺炎 胰蛋白酶入血 Ⅹ,Ⅱ,Ⅻ和Ⅷ,Ⅴ 胰组织坏死 TF ㈩ 2,外源性毒素入血 蝰蛇蛇毒 Ⅱ Ⅱa 响尾蛇蛇毒 Fbg Fbn 二、影响DIC发生发展的因素 (一)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功能受损 (二)肝功能严重障碍 (三)血液的高凝状态 (四)微循环障碍 (一)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功能受损 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具有吞噬及清除血液中的凝血酶、纤维蛋白、其他促凝物质,也可清除纤溶酶、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及内毒素的作用。因此,当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功能严重障碍时会促使DIC的形成。   重症病毒性肝炎,严重肝硬变时,体内凝血、抗凝、纤溶作用将发生严重紊乱。 (二)肝功能严重障碍   肝脏能合成凝血因子(Ⅰ、Ⅱ、Ⅴ、Ⅶ、Ⅸ

文档评论(0)

118books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