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浅析“消灭”与“实现”哲学的辩证关系及其当代意义.docVIP

浅析“消灭”与“实现”哲学的辩证关系及其当代意义.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消灭”与“实现”哲学的辩证关系及其当代意义

浅析“消灭”与“实现”哲学的辩证关系及其当代意义   笔者在发表于《哲学动态》2014年第6期《马克思要“消灭”和“实现”的是什么哲学?》一文中提出,马克思要“消灭”和“实现”的哲学其实都是德国哲学。本文拟结合有关马克思的思想和德国古典哲学关系的最新研究成果,进一步深人探讨马克思关于“消灭”与“实现”哲学的辩证关系及其对于当代中国的现实意义。   一、“消灭哲学”和“实现哲学”的辫证统一   “消灭哲学”和“实现哲学”问题是马克思在有关德国“实践政治派”和“理论政治派”的批评中进行探讨的。马克思要求实践派以“实现哲学”来“消灭哲学”。因为实践派“提出实践政治的要求,要么是为争取立宪君主制而奋斗,要么是为争取民主主义共和制而奋斗。”也就是把德国问题仅仅看作一个实践问题,以为哲学在这里是多余的。马克思指出,要求否定哲学,直接进人实践是正当的,但是这个否定必须以哲学为前提,以“实现哲学”来“消灭哲学”。马克思的意思是,在德国,改造现实是需要“理论先行”的。恩格斯当时也这样说:英国人、法国人和德国人都得出了共产主义的结论。但途径却不同:英国人是通过实践途径,法国人是通过政治途径,而德国人是通过哲学思辨。所以,要想否定哲学,就要用德国哲学抽象的、也就是具有普遍意义的自我意识理论去武装人民,并付诸实际行动,这就是“把哲学变成现实”。“实现”本身就是“消灭”的过程。在这里,“消灭哲学”与“使哲学成为现实”是相互依赖、相互转化的关系:想要消灭哲学,就必须使哲学成为现实;哲学一旦成为现实,也就同时消灭了哲学。所以它不是简单的对哲学的否定。   二、无产阶级是“消灭”、“实现”哲学的主体   众所周知,《导言》认为,“消灭、实现哲学”的基本力量是无产阶级,即:“哲学不消灭无产阶级,就不能成为现实;无产阶级不把哲学变成现实,就不可能消灭自身。”马克思何以认定只有无产阶级才能担负起“消灭、实现”哲学的任务呢?关于这个问题,麦克莱伦曾概括出几种观点:有人认为马克思是受了基督教救世观念的影响,“无产阶级”扮演了以色列的受难仆人的角色;有人认为它是通过一种纯思辨的方式得到的,是颠倒以黑格尔的“客观精神”之两两不同的形式之间的关系形成的。麦克莱伦认为,马克思这个思想产生于马克思对社会特殊等级的普遍性的思考,以及与法国社会主义知识分子和工人的接触。但笔者认为,马克思的这个观点,从理论上来讲,源自于他对黑格尔市民社会理论的研究批判,正是在这个研究批判过程中,马克思发现了无产阶级是“消灭”、“实现”哲学的主体与力量。后来马克思论述自己思想发展过程时就这样讲:“我写的第一部著作是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性的分析。……我的研究得出这样一个结果:法的关系正像国家的形式一样,它们根源于物质的生活关系。这种物质的生活关系的总和,黑格尔按照18世纪的英国人和法国人的先例,概括为市民社会,而对市民社会的解剖应该到政治经济学中去寻求。青年黑格尔派和费尔巴哈所谓“人”,之所以是抽象的、空洞的、是“从天国降到人间”的,就是因为他们忽略了现实中的人是生活在市民社会中的。从这点来说,他们均未能达到黑格尔的高度。而当时马克思在这个问题上,却是既超出了黑格尔,也超出了费尔巴哈和其他人。   三、哲学、阶级与共产主义的关系   《导言》对于社会现实问题的探讨,尚未从社会关系尤其是经济关系中发现其规律,而是把现实问题归结为哲学问题,用“消灭、实现”哲学的方法来解决。但《导言》中也有非常值得重视的思想,其tppkh中涉及哲学的生灭与阶级的斗争、共产主义发展的间题,尤其主要从哲学角度论述的“阶级意识”问题。   诚如卢卡奇所言,阶级意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内容,是无产阶级“生死枚关”的问题。卢卡奇认为,阶级意识不应当是“物化意识”,即不能仅仅着眼于具体的眼前的物质利益,而应当是无产阶级对历史的“总体性”,以及本阶级在这个总体性过程中的地位的认识。阶级意识是否属于“总体性”的思想暂且不论(卢卡奇后来自己否定了这个观点),但他认为不能把“阶级意识”仅仅定义为被剥削阶级对自身经济利益的认识,把无产阶级的斗争仅仅归结为经济利益的争夺。这是符合马克思的思想的。无产阶级斗争之所以不同于以往的阶级斗争,无产阶级追求的解放之所以不是市民社会的“政治解放”,而是“人类解放”,就在于它超出了单纯物质利益的追求。

文档评论(0)

专注于电脑软件的下载与安装,各种疑难问题的解决,office办公软件的咨询,文档格式转换,音视频下载等等,欢迎各位咨询!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