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伤寒学太阳病4
七、结胸证 (一)结胸辨证 (原文128/P139) 证:按之痛----水热互结于胸腹,其证属实 脉:寸脉浮----热邪盛于胸上,必浮而有力 关脉沉----痰浊结于心下,必沉而有力 ? 论结胸与痞证的成因 (原文131/P139 ) ?(二)热实结胸证 1. 大陷胸汤证 表邪误下而形成结胸与发黄的证治 (原文134/P140) 续前: 动数变迟----邪气内陷,气血不畅 膈内拒痛-----邪结胸中,气机不通 胃中空虚-----误下损中,邪乘虚入 短气躁烦----邪阻胸膈 心中懊憹----邪热内伏 心下因硬----阳热内陷,水热互结 治疗:大结胸证---用大陷胸汤----泻热逐水 ? 大结胸的主要脉证 (原文135/P140) 少阳兼里实证与大结胸证的鉴别 (原文136/P140) 鉴别 大柴胡汤证 病因----外邪入里,兼犯少阳、阳明 病机----少阳枢机不利,阳明燥实内结 (胸胃----热结) 证候----往来寒热、呕不止,郁郁微烦 或心下痞硬,呕而下利 治法----和解少阳,通下里实 方药----大柴胡汤 大结胸证 病因---外邪入里化热,与水互结于胸膈 病机----水热互结(胸胃----水热互结) 证候----身无大热,心下痛,按之石硬,甚则 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不可近,头汗出 治法----泻热逐水破结 方药----大陷胸汤 辨阳明腑实与大结胸证 (原文137/P140) 2. 大陷胸丸证热实结胸病位偏上的证治(原文131下/P143) 3.小陷胸汤证小结胸证治 (原文138/P144) 正在心下 表邪内陷,与痰浊互结 不在胸中,正在心下 按之则痛----证情较轻,不按则不痛 脉浮滑----浮为阳邪,滑为有痰,热与痰结 鉴别 (三)寒实结胸证 寒实结胸的证治 (原文141下/P146) 八、痞证 痞证的含义:闭塞不通之意 主证:病人自觉窒塞(不通)感 按之柔软不痛。 成因:表寒证误下,损伤正气,病邪由 表入里,或化热或部分化热而成。 或与饮食及情志有关。 分类:热痞、寒热错杂痞---常见 水痞、痰痞----痞证类证 (一) 痞证的成因及证候特点 (原文151/P150 ) (二)热痞证 1.大黄黄连泻心汤证 (原文154/P151) 证候:心下痞---热聚胃脘,痞塞不舒 按之濡---无形邪热,壅滞心下,不硬不痛 脉:关上浮----关主中焦,浮为阳盛 治疗:大黄黄连泻心汤---泻热消痞 ? 热痞兼表的证治 (原文164/P151) 治疗经过:大下后、复发汗---汗下失序 证候:心下痞----误下部分表热乘机内陷,气机受阻 恶寒----表邪未解,营卫不和 病机:表里同病---风寒外束,热邪痞阻中焦 治则:不可攻痞,当先解表,表解乃可攻痞---先表后里 治疗:解表------宜桂枝汤,调和营卫 攻痞---表解里未和---宜大黄黄连泻心汤 ---泻热消痞 2.附子泻心汤证(热痞兼表阳虚证 ) (原文155/P154 ) 讨论 : “痞“含义: 一指症状 二指病名 三指腹内肿块 四指病机 (三) 寒热错杂痞证 1.半夏泻心汤证(吐利痞证)(原文149/P156 ) 2.生姜泻心汤证(水饮食滞痞证) (原文157/P159 ) 3.甘草泻心汤证(胃虚痞利俱甚证)(原文158/P161) 三泻心汤证比较 痰气痞证(旋复代赭汤证)(原文161/P163) 水痞证(五苓散证)(原文156/P165 ) 九.火逆证 火疗法:熨背、火劫发汗、火熏、灸法、烧针、温针 1.邪扰乱神明:烦躁、惊狂(心主火,主神明) 2.邪火扰乱气机:腹满或小便难、腰以下重而痹,奔豚 3.热郁胃肠:腹满便秘,谵语、但头汗出(燥金) 4.热入血分:衄、吐、便血或发黄(热甚动血) 5.热毒上炎:口干、咽燥咽烂(火性炎上) 6.热邪灼伤阴津:口干、小便难、身体枯燥(火灼津) 十、欲愈候 凡病,阴阳自和者可自愈。(原文58/P171 ) 若汗若吐若下----误用,或不循其法 若亡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