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简析从酷吏辈出到大族兴起
简析从酷吏辈出到大族兴起
众所周知,魏晋以后的河东文化繁荣兴盛。闻喜裴氏、解县柳氏、汾阴薛氏三个享誉天下的冠冕大族的存在,即是其显著标志。然而,自魏晋上溯四百余载,河东地区却是酷吏的渊薮。区域文化特质的前后反差何以如此鲜明? 通过仔细梳理河东区域文化在两汉时期的发展脉络,或许可以作出尝试性的解答。
一、西汉中期以来河东酷吏的转型
在历史与现实的多重因素作用下,西汉前期的河东地区保留了浓厚的以“刻削”“急法”②为特色的秦代政治风格遗存。随着汉王朝的基本国策由保守转向进取,需要大批酷吏参与政治管理,河东地区因应时势,成为输送这类人才数量最多的一个郡级行政区。
不过,在酷吏最为活跃的汉武帝时代,酷吏群体已经表现出向儒学靠拢的迹象。在司马迁所记录的酷吏当中,占据最大篇幅的是张汤。据记载,由于汉武帝“方向文学”,此人作为汉武帝时代酷吏群体中代表性人物,在处理重大案件的过程中,“欲傅古义,乃请博士弟子治《尚书》、《春秋》补廷尉史,亭疑法。”身为酷吏而援引儒术,张汤的做法顺应了西汉政治文化发展的大势,也预示了酷吏政治发展的基本趋向。然而,张汤是关中人,与之相比,出身于河东的酷吏在角色转型方面较为滞后。他们或“以鹰击毛挚为治”,或“痛以重法”约束部下,在汉武帝时代,尚看不到他们援引儒学“古义”以决狱的事迹。
“文学”、儒学在河东人心目中地位的上升,发生于另外一个政治群体身上。汉武帝时期,尽管河东人大多以酷吏身份入仕,但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那就是以外戚的身份步入政治舞台,卫青、霍去病、霍光莫不如此。“大将军卫青者,平阳人也。其父郑季,为吏,给事平阳侯家,与侯妾卫媪通,生青。”“建元二年春,青姊子夫得入宫幸上”,卫青由此平步青云,官至大将军。 霍去病之父霍仲孺,“河东平阳人也,以县吏给事平阳侯家,与侍者卫少儿私通而生去病”,而卫少儿是卫子夫之姊,霍去病作为卫子夫、卫青的外甥,仕至骠骑将军。霍光虽然与卫子夫、卫青没有直接的血缘关系,但他与霍去病是同父异母兄弟。其父霍仲孺离开平阳侯家后,回到河东,“娶妇生光”,遂与先前所生的霍去病“绝不相闻”。十多年后,霍去病任骠骑将军击匈奴,路过河东,“乃将光西至长安”,“任光为郎,稍迁诸曹侍中”。经过数十年的宦海历练,汉武帝临终之际,霍光被任命为大司马大将军,成为汉昭帝时期的首辅大臣。
在河东外戚家族中,卫青、霍去病常在军旅,对学问之事兴趣不大。相比于二人,霍光对学问之事的态度有所不同。《汉书·循吏传》:“自武帝末,用法深。昭帝立,幼,大将军霍光秉政,大臣争权,上官桀等与燕王谋作乱,光既诛之,遂遵武帝法度,以刑罚痛绳群下,繇是俗吏上严酷以为能。”这段记载表明,霍光在昭帝时期的执政理念与汉武帝时期重用酷吏的做法一致。不过,在昭宣之际,霍光对精于学问之士的态度发生了转变。元平元年( 公元前74年) ,汉昭帝早逝,霍光援立昌邑王为帝。但他旋即后悔,又与亲信大臣合谋,打算废黜昌邑王。这场政变尚在酝酿之中,却发生了一桩有惊无险的意外。《汉书·夏侯胜传》:
胜少孤,好学,从( 夏侯) 始昌受《尚书》及《洪范五行传》,说灾异。后事蕳卿,又从欧阳氏问。为学精孰,所问非一师也。善说礼服。征为博士、光禄大夫。会昭帝崩,昌邑王嗣立,数出。胜当乘舆前谏曰: “天久阴而不雨,臣下有谋上者,陛下出欲何之?”王怒,谓胜为祆言,缚以属吏。吏白大将军霍光,光不举法。是时,光与车骑将军张安世谋欲废昌邑王。光让安世以为泄语,安世实不言。乃召问胜,胜对言: “在《洪范传》曰‘皇之不极,厥罚常阴,时则下人有伐上者’,恶察察言,故云臣下有谋。”光、安世大惊,以此益重经术士。后十余日,光卒与安世白太后,废昌邑王,尊立宣帝。光以为群臣奏事东宫,太后省政,宜知经术,白令胜用《尚书》授太后。
因为自己的废立阴谋以儒家经典为依据而被成功预知,霍光“益重经术士”,并且认为当政者“宜知经术”。与之前相比,虽然不能说霍光已否定了“以刑罚痛绳群下”的习惯做法,但可以肯定的是,他的执政理念明显因经术之学的渗透而得到了进一步的充实。
尽管如此,班固在褒扬霍光“拥昭立宣”有“匡国家,安社稷”之功的同时,面对霍氏族灭的历史结局,却不由得发出了这样的慨叹: “然光不学亡术,闇于大理”,“湛溺盈溢之欲,以增颠覆之祸,死财三年,宗族诛夷,哀哉!”霍光死于地节二年( 公元前68 年) ,上距他“益重经术士”只有六年。班固的言外之意,似乎是说霍光如果能够早一些认识到经术的重要性,便会懂得保身持家之道,不至于深陷“盈溢之欲”,最终导致“宗族诛夷”的悲惨结局。与霍光本人从服务于“省政”的政治功用角度看待经术相比,班固将经术与提升人生境界联系起来。从河东籍官员尹翁归的事迹
- 软件下载与安装、电脑疑难问题解决、office软件处理 + 关注
-
实名认证服务提供商
专注于电脑软件的下载与安装,各种疑难问题的解决,office办公软件的咨询,文档格式转换,音视频下载等等,欢迎各位咨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