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叶片泵选读.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节 叶片泵 叶片泵 优点:输出流量均匀、脉动小、噪声低、 体积小。 缺点:对油液污染敏感、结构较复杂。 (一) 单作用叶片泵 1. 结构: 2. 工作原理 叶片伸出→V↑ →p↓→吸油; 叶片缩回→V↓ →p↑→排油。 3. 排量计算 4. 流量脉动 (二) 双作用叶片泵 1. 结构特点: *定子和转子同心; *定子内曲线由四段圆弧和四段过渡曲线组成; *配油盘上有四个月牙形窗口。 3. 排量计算 5. 结构特点 1)叶片倾角 2) 配油盘上的三角槽 原因: p↑↑,V↓ 油液倒流。 影响:流量脉动,噪声。 措施:开三角槽 作用:缓冲,避免压力突变, 减小流量脉动和噪声。 (三) 变量叶片泵 限压式变量叶片泵 1.结构特点: 3. 流量-压力特性曲线 调节限位螺钉,emax 变,qmax 变; 调节预压缩量x0,改变拐点B的位置; 改变弹簧刚度,BC 斜率变。 4. 优缺点及应用 优点:功率利用合理,简化液压系统。 缺点:结构复杂,ηm↓,ηv↓。 应用:要求执行元件有快、慢速和保压的场合。 * * 分类 单作用 双作用 每转排油一次 每转排油两次 壳体 e 转子 定子 叶片 配油盘 ω 密封工作腔(转子、定子、叶片、配油盘组成) e 吸油区 压油区 封油区 ω 旋转一周,完成一次吸油,一次排油——单作用泵 径向力不平衡——非平衡式叶片泵 扇形面积 式中:b — 叶片宽度; e — 偏心距; D — 定子内径。 排量: D=2R 流量脉动: 奇数叶片 偶数叶片 结论:z↑,σ↓. 奇数比偶数时σ小。 一般取 z = 13、15片 转子 壳体 ω 定子 叶片 2. 工作原理 旋转一周, 完成二次吸油, 二次排油—双作用泵 径向力平衡—平衡式叶片泵 其中:b - 叶片宽度 R - 定子长轴半径 r - 定子短轴半径 θ – 叶片倾角 s – 叶片厚度 4. 流量脉动 排量: 一般取 z = 12、16片 吸 压 叶片数为4的倍数时脉动最小 T = N sin (β- θ ) ∵ sin (β- θ ) < sinβ ∴ T < T 作用:减小切向分力,减轻叶片和槽的磨损,避免卡死。 一般取 θ = 10~14 O YB 型叶片泵取θ =13 O 双作用泵叶片前倾,单作用泵叶片后倾。 ※ 叶片倾斜放置的泵不能反转 受力分析: N T P T = N sinβ β—压力角 T∝ sinβ , β↑, sinβ↑, T↑ 危害:叶片和槽磨损,卡死。 措施:沿旋转方向前倾θ角 前倾θ角后:N T P 压力角— (β-θ ) 吸 压 V∝ e ,e↑, V↑; e↓ V↓;e = 0 , V= 0。 调节e 的方法 手动调节 自动调节(压力补偿) 压力补偿:利用输出油压的变化,自动改变偏心 距的大小。 2.工作原理:靠反馈力和弹簧力平衡,控制偏心距 转子中心固定 定子可以水平移动 的大小,来改变排量。 e o o’ 弹簧 反馈柱塞 转子 定子 限位螺钉 e o o’ 弹簧 转子 定子 限位螺钉 q∝ e ; e↓ q↓;e = 0 , q = 0。 模具 工件 例:压力机 *

文档评论(0)

希望之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我是一名原创力文库的爱好者!从事自由职业!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