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焦生产问答自打版.doc

  1.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炼焦生产问答自打版

炼焦用煤的性质及分类 煤是怎样形成的? 自然界的煤分为三大类:腐植煤、残植煤和腐泥煤。这里主要说腐植煤。 煤是由植物变成来。①在漫长的地质年代中,在多水缺氧的情况下,堆积在水中的植物残骸受一种“厌氧细菌”的作用,脱去不稳定的含氧物质,使残留物的氧和氢的含量减少,碳含量相对增高。与此同时,植物残骸还受其他生物化学作用,产生大量的腐植酸和沥青类物质。这种既含有植物残骸未被分解的族组成部分,又含有腐植酸,而且碳含量比植物残骸高、水分比较大的物质称为泥炭。②在地热和压力的作用下,使泥炭中的腐植酸转变为腐植质,腐植质进一步受压力和温度的腹胀,使得大分子缩合和芳构化程度提高,C/H原子比增大,氢和氧的含量减少,久而久之泥炭全部转变为变质程度不同的煤。 什么是变质程度?变质程度与各种煤的关系如何? 泥炭经压力、地热作用的大小,以及受作用的地质年代的长短的综合称为变质程度。 通常,含碳量(C%)的多少能反映煤的变质程度的高低。 C%:泥炭:50~60%;褐煤:60~74%;烟煤:74~90%;无烟煤:90~98% 煤是由哪些物质组成的? 煤主要由C、H、O、N、S和一些稀有元素和矿物质组成。 什么是官能团、脂肪族化合物、芳香族化合物、芳烃基、杂环化合物、烷烃、烷基、缩聚反应、聚合反应、缔合反应和芳构化? 官能团:煤结构内存在一些能反映某些物质特殊性质的原子团。 脂肪族化合物:分子中碳原子呈下链状结合的化合物。 芳香族化合物:分子中含有一个或多个苯环的化合物。 芳烃基:芳香烃分子中的核失掉一个或几个氢原子后剩余的部分。 杂环化合物:分子中由碳原子和氧、氮、硫等其他原子形成的环状结构的化合物。 烷烃:分子中碳原子间只有单键结构的开链饱和烃。 烷基:烷烃分子中少掉一个氢原子剩余的部分。 缩聚反应:单体相互化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同时析出某些低分子产物的反应。 聚合反应:一种单体或多种单体彼此加成而生成聚合物的反应。 缔合反应:同种分子间不改变化学性质的可逆结合。 芳构化:主要指环烷烃或烷烃转变为芳香烃的过程。 什么是煤的岩相组分? 用肉眼或放大镜观察煤时,根据煤的光泽、颜色、断口和硬度等外表牲,可以把煤分为四种宏观组分:镜煤、亮煤、暗煤和丝炭。这四种宏观组分称为煤的岩相组分。 各岩相组分具有什么特性? 岩相组分 宏观组分 颜色 光泽 断口 硬度 镜煤 均一 呈黑色 光泽强 平滑如玻璃状 性脆易碎 亮煤 非均一 呈黑色 有光泽 光滑均匀 脆易磨碎 暗煤 非均一 无光泽 性硬且韧 丝炭 均一 呈黑色 有丝娟的光泽 结构呈纤维状 性脆易碎 煤的岩相组分是怎样形成的? 在泥炭化过程中,植物的残骸由于受到不同的积水条件、堆积环境以及不同的生物化学作用,发生所谓“丝炭化过程”和“凝胶化过程”,结果形成不同的初生的岩相组分结构。如果在这个时候转入煤化作用阶段的话,这些初生的岩相组分则开始固定化,直到烟煤阶段才具备典型的煤岩组分,并随着变质程度加深,逐渐改变各岩相组分的外貌和结构。 什么是丝炭化过程和凝胶化过程? 植物的组织在短时间少水需氧的条件下,由于“喜氧细菌”作用而发生了不完全分解,细胞腔内不稳定的原生质首先受到破坏而消失,但细胞壁仍然保存着;当环境变成多水乏氧的情况时,已经受到较深氧化作用的细胞壁就难以被破坏,因而完整地保存着,以后就转变为丝炭。这种需氧和乏氧交替形成丝炭的过程称为丝炭化过程。 植物的残骸在多水乏氧的条件下,细胞内的原生质由于稳定性差很快就消失,细胞腔变成中空状。由于细胞壁浸在水中,木质和纤维素吸水和水解作用渐渐膨胀成冻胶状物质,使细胞腔缩小形成木煤。然后,细胞壁继续膨胀,以至使形成的冻胶状物质流散开来,填满细胞腔形成木镜煤。以后直到细胞腔完全被填满,细胞组织完全消失,变成既无细胞腔又看不出结构的均一的显微组分为止。这种在完全乏氧的条件,植物的组织经过木煤、木镜煤、镜煤的过程称为凝胶化过程。 什么是煤的显微组分?它们是怎样分组的? 在显微镜下观察煤的薄片或光片时,观察到的煤的有一定特征的微细结构称为显微组分。 显微组分分为三组:镜煤类物质、角质类物质,丝炭类物质。 各显微组分的组成和特性如何? 显微组分 组成 透射 随变质程度加深 特性 镜煤类物质 结构镜煤、均一镜煤和凝胶化基质 红色 而加深 煤中的粘结成分 角质类物质 孢子、花粉角质、树脂树皮等有形物 黄色 红色 有粘结,易挥发 丝炭类物质 丝炭和不透明基质 不透明 黑色 不粘结 什么是定型体和基质? 定型体是指具有一定的化学稳定性,保持植物残骸原来结构和形态的显微组分,如角质类物质。 基质是指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植物残骸的分解的产物,它已失去原来的形状,没有结构形态。 基质分透明基质和不透明基质两类。 透明基质的性质与镜煤相似,一般具有很好的粘结性。 不透明基质与丝炭相似

文档评论(0)

haih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