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丽水话里经常能够听到这样一个词“城底”,意思就是指城里面,“城底”开始于何时,也许现在很难考证了,但是从“城底”这个词,我们可以从中窥探到丽水曾经的历史沧桑和那记忆里的古老城墙,以及具有标志性的老城门。
特别是丽水的六个老城门,即使是现在,我们耳边时常能够听到的,依然是一些老丽水人对地理位置的称呼。
丽阳门,打草荐
虎啸门,开歇店
大水门,拔船纤
小水门,卖私盐
左渠门,鬼开店
厦河门,种菜园
位于中山街最南端的大水门,依然耸立。知道大水门肯定比知道南明门的人多,大水门是丽水本地人对南明门通俗的叫法,南明门顾名思义,与对面的南明山隔水相望,是丽水老城门中唯一保留的古城门。
据说,丽水的老城墙始建于元代,有七百多年的历史。在曾经陆路交通困难的年代,水路往往是一个地方的主要交通通道,临靠水路的大水门也就成为古代丽水六个城门中最为重要的一道门。
如今的大水门退去了往日的热闹,多了一份闲适。2000年防洪堤开建到2006年10月开潭电站蓄水,在瓯江干流城区段形成了南明湖,同时大水门也进行了修葺。
过去,大水门是丽水老城的最南端,是一个交通和商业的枢纽,如今的大水门成了滨江景观带的一部分,是休闲娱乐抒怀思古的好地方。
原来的丽阳门内住的多是贫苦农民,常遇旱灾荒年,用稻草编床垫来换油盐度日,所以有“丽阳门打草荐”的说法。因为1934年丽缙公路修通,丽阳门成了交通枢纽,门外东边有了车站,车来人往,一下子热闹起来,虽然因为战火,丽阳门的热闹也曾几经起落。
丽阳门仅存一段古城墙,作为丽水古城遗存下来不多的实体之一,丽阳门古城墙已经成为了丽水城的历史见证。丽阳门原址在中山街上,边靠现在的丽阳门公园,门朝正北,据曾经见过丽阳门的人说,城门呈拱形,高过大水门。上有城楼,四檐挑出,十分雄伟壮观。
丽阳门在1979年被拆除,现在的丽阳门已经不在,但是她曾经的繁华热闹还在延续,作为丽水城区商业中心的中山街一部分, 丽阳门仅存的那一段古城墙依然屹立,见证着丽水的发展变迁。
据说小水门毁于日军炮火,曾经的城门外古时有条大街。很繁华,小水门有水路交通的码头,城门内外车水马龙,街道两旁客栈林立,卖肉铺、南货店、京货店、酒坊则随处可见,还有“小水门卖私盐”的说法。小水门外的瓯江上原来有座着名的浮桥叫“平政桥”。
1983年小水门大桥通车后被拆除。在防洪堤建设之前,在小水门处有一段小水门古城墙的残墙,因丽水防洪堤和小水门大桥扩建工程建设需要,先后被拆除。
在小水门大桥北边桥头下,我们可以看到一座“小水门遗址纪念碑”,碑正面浮雕是处州府城图,背面浮雕是小水门遗址结构图,底座刻有处州府城墙简介,建于2005年。具有历史沧桑感的小水门遗址纪念碑成了防洪堤景观绿化的一个重要元素和文化景观。
老城东南角的厦河门,现今位于大洋路和卢镗街交叉路口处附近。城门外不远处有白衣丞相庙,庙后有观音阁,还有行春桥、行春坛。清朝时,立春这天,知府、知县等官吏都要坐轿到此迎春。农历三月初三,老百姓要抬太保老爷神像来此迎春。出城五里有厦河村,是重要的船码头。溯江而上的不少货船,都会在此停泊,货物经此中转由陆路运往各地。因城门内外的土地多含沙质,适宜种旱地作物,特别是蔬菜,所以就有“厦河门种菜园”的说法。
厦河门内至小水门有大猷街,2000年建防洪堤,大水门以西全部及以东一部分地段街南边靠近城墙的房子全部被拆,建成江滨绿化带。此后大猷街完整的只剩下厦河门区块一段,其余有的被划为江滨路,有的只剩半边,不成街了。如今这一带已建成仿古文化街区,成为具有丽水特色的文化休闲场所。
虎啸门在上世纪七十年代被拆除。据老人回忆,家住城外的人,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拿东西到城里卖,要经过海潮钻过城门洞就到府前菜场。更早的时候这里有个大广场,是牛行和竹木行的交易场所。平日它们萧条冷落,而市日则颇为繁闹。虎啸门内有条南北向的街,街两边多客栈,因虎啸门外有条通往缙云的大路,是通省、通京必经的大道,陆路外出的客商、文士、小吏,往来都先到虎啸门住宿,故有“虎啸门开歇店”的说法。
倘若说丽水老城门,其它的五座城门还有迹可寻的话,虎啸门似乎在历史的进程中烟消云散。在多年从事丽水文史研究的毛传书老师和周率老师的帮助下,找到了虎啸门原址的所在地方。现在位于府前菜场东边30米处,城东路以东,中东路以南,十字路口的房子后面,据毛传书老师介绍,虎啸门原址就在这里一处地面垄起的地方。如今的周围临街是充满商业气息的丽水市区最热闹的地方,原址上都盖满了楼房。
“左渠门,鬼开店”,是丽水民间流传的说法。“鬼开店”为左渠门外的景象。当年,左渠门城门朝西,单孔拱形,上无城楼,显得既矮小又乏“气派”,是唯一没有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