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情感教育初探.doc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初中语文情感教育初探.doc

初中语文情感教育初探   [摘要]情感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内容,在新课程改革后备受关注。尤其是语文教学,更是需要灌注情感,培养学生发现情感,感受情感,抒发情感的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情感教育激发情感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15)330009   教师应该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充分运用情感教育,引导学生用心审视文章的内在情感,让学生情动于衷,发之于外,导之以行,使学生在情感的熏陶下完美自己的人生。   一、利用教材中的情感触发点激发学生情感   初中语文教材中很多课文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对学生精神良知的形成有重要的引导作用。教学时,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将课文中那些富含人文精神的语句找出来细细品读,深切体味人类的美好情感与人文价值,由此获得愉悦的审美体验与情感熏陶。臧克家的现代诗歌《有的人》中如此写道:“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简短的几句话分别写出了两种不同阶级的人对人民大众背道而驰的态度。其中的动词“骑”与“俯”既立体生动又准确形象。作者在典型动作“骑”上再加上典型语言“我多伟大”,将反动统治者的言行巧妙地结合起来,形象地刻画了反动统治者的无耻与残暴;同时,作者在典型动作“俯”上再加上一个非常贴切的比喻句“给人民当牛马”,更生动、形象、准确地刻画了鲁迅先生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光辉形象。上述两种人分别用不同的态度对待人民,人民也用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对待他们:“摔垮”前者,“记住”后者。通过引导学生对比分析上述诗句,学生会深切地体会到:“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的人,人民会永远尊重与记住他们;“骑在人民头上的人”,“人民会把他们摔垮”。如此,则可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与人生观。   二、营造情感氛围进行情感教育   一位法国启蒙思想家曾言:“没有情感这个因素,任何笔调都不能打动人心。”可见,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营造情感氛围,引导学生在丰富的情感体验中快乐地学习是多么重要。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作者在特定的写作背景与写作意图的影响下所产生的特定情感的独特表达。所以,教学新课时,教师必须紧紧把握课文中的情感因素,巧设情感丰富的导语,引导学生披文入境,以美好又丰富的情感叩击学生的心灵,激活学生的情感思维与情感期待,引导学生在丰富情感的驱动下,沿着情感的轨道走近作者走进课文。教学鲁迅的小说《故乡》时,笔者曾如此充满深情地导入新课:“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可爱的故乡,正因为如此,古往今来描写故乡之景、状写故乡之物、书写思念故乡之情的作品数不胜数。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故乡》就是古今中外脍炙人口的杰作之一。这篇文章的作者是鲁迅先生。鲁迅于1919年回到阔别20多年的故乡时,故乡的景物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作者心中的感受又是如何的?请同学们跟随‘我’在《故乡》中的足迹去感受故乡的诸多变化……”在此导语的引导下,学生带着情感同时也带着期待自觉地走进《故乡》,体会作者回到故乡后的喜乐悲愁。   三、利用诗文诵读激发学生情感   郭沫若曾在《文艺论集》中如此说道:“立在海边,听着一种轰轰烈烈的怒涛卷起吼来的时候,我们不禁要血跳腕鸣,我们的精神便要生出一种勇于进取的气象。”的确,倾听怒涛发出铿锵的声音,人们往往能够情思泉涌。以此推论,在教室里,学生用心倾听教师抑扬顿挫的朗诵,审美情感也会油然而生。因为散文、诗歌中的精彩片断,会通过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转化为一种高雅的时空艺术,引导学生在融入作品意境的过程中忘却自我,激起感情的涟漪,走入“物我同一”的境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鲁迅的议论性散文《为了忘却的记念》感情强烈,但是因为文章写作的时代距离学生的生活已经久远,教学时学生往往难以真正感触到作者情感的真挚与强烈。如果采用朗读的方式来创设情境渲染氛围,就可以引导学生与作者的情感水乳交融。教学时,笔者以低沉甚至沉痛的音调朗读课文,学生在静心聆听中不知不觉地进入了“风雨如磐暗故园”的饱含悲愤的漫漫长夜之中。顿时,学生情不自禁地随着作者的呼号而呼号,随着作者的悲愤而悲愤。当笔者朗读到柔石被害一节时,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当笔者又异常悲愤地一字一字读出“原来如此!”这几个字时,作者那种怒潮般的情感强烈地拍打着学生心灵的堤岸,学生不约而同地跟随笔者一同朗读剩下的那一部分课文来。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具有培养学生审美情感,铸造美好心灵,陶冶高尚情操的作用。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这话道出了情感教育的真谛。教师要塑造学生的灵魂,净化学生的情感,就必须深入挖掘教材中相应的情感因素,运用饱含情感的语言,去激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即把教材的“此情此景”变成学生的“我情我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