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求真”问题再探讨.doc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历史教学“求真”问题再探讨.doc

历史教学“求真”问题再探讨   尊重历史,追求真实是历史课程的基本理念,“求真是历史学和文学、哲学、宗教、神话等之根本的区别”。①“求真”是历史教学的一项重要原则并无争议,但是何谓求真,求的“真”究竟是怎样的“真”,历史教学如何求真,却是一个不能不辩的重大问题。   一、求真是历史认识主体与历史认识客体之间的对话   求真实际上是历史认识的主体与历史认识的客体之间的对话。对话是平等的主体(我)与主体(你)之间的相遇关系,是以求真为目的的思想交流,关注的是主体的发展。   所谓历史认识的主体指的是客观世界里按照一定的价值取向和认识定势研究历史的人,它必须是现实世界中实实在在的活体,正如黑格尔指出的“活的实体,只当它是建立自身的运动时……它才真正是个现实的存在,或换个说法也一样,它这个存在才真正是主体。”②过往的历史研究者并不是科学意义上的认识主体,它实际上已经转化为现实主体需要认识的一部分,因此历史认识主体的现实性决定了历史认识的时代性和社会性。一方面,由于任何时代的历史认识主体都受到时代的限制,因此不同的历史认识主体必然具有不同的价值取向和认识定势,另一方面,由于历史认识的对象发生在过去,在相当程度上受制于时空诸因素的影响,因此对历史认识主体而言,必须克服受时空差所带来的困难,需要随时获取新的信息。   历史认识的客体指的是与历史认识主体相对立,并受其作用的客观历史存在,也即一般意义上的历史事实。历史事实具有如下几个特征:一是多样性。过去发生的一切,都有其不同的层面和各种细节,这些不同的层面和细节都可以积淀为历史事实,从而为历史认识主体或早或迟地加以认识,这就决定了后人对历史事实的认识始终处于一种碎片状态。二是活跃性。一方面历史事实对应于不同的参照系,存在于政治、经济、文化各大系统中;一方面历史事实对不同的、具体的历史认识主体而言,具有不同的意义、发挥不同的作用。三是层次性,历史事实按结构可分为历史事件的事实(即体现在社会历史进程中的作为历史实际情况的事实)、信息的事实(即体现在史学研究中的史料信息)、概念化的事实(即体现在历史研究中的历史事实,它不是作为一般现象的事实,而是在一定历史理论前提下的历史思维的产物)三层。四是未完成性。历史事实具有过去性、现实性、未来性三重性质。过去性是从历史事实的时空维度而言,时间上的流逝、空间上的消亡,使历史事实有着不可复制的特征;现实性是从历史认识的主体而言,任何历史认识的主体都必然打上时代的烙印,所阐述的历史事实必然与“真实”的历史事实存在差异;未完成性是从历史认识的发展而言,包括历史上存在的、业已发生的但历史认识主体尚未认识的历史事实、已知的历史事实含有的尚待认识的潜在内容。   客体是主体的作用物。历史事实是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任何力量都不能改变它的本来面貌,它是客观的存在。“历史是沟通‘现在’和‘过去’的唯一管道,没有‘现在’,人们就不会去寻找‘过去’;没有‘过去’,人们就不会意识到所谓的‘现在’。”①因此求真的本质在于认识“历史”的客观存在,从而理解我们今天的现实是怎样从昨天发展而来。   由于历史的不可逆性,历史事件不可能被后人直接接触,没有哪一件过去的事能够为后人所感受或亲身经历,所以历史的“求真”不可能像自然科学那样可以依靠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也不可能像某些社会科学那样可以通过调查、统计、试点来改造调整原有的结论。历史的“求真”必须依靠史料(实物、口述史料、文字材料)。史料作为前人在历史活动中留下的痕迹,蕴含着巨大的历史信息,它具有如下几个特征:   第一,史料具有客观性和主观性两种属性。任何史料都不是凭空杜撰,是对既往人类活动的记载和再现,必然包含客观内容;同时,史料不论其何等真实,都必然受制于制造者的主体制约,是历史活动主体和历史认识主体影响下的产物。   第二,史料不可能与历史活动和历史认识完全合一。史料虽然丰富,但对于历史发展而言,它依然是九牛之一毛,它既不能囊括全部历史活动,也不可能取代历史认识,只是反映双方的片段。   第三,史料在历史认识中扮演着“桥梁”和“船”的中介角色。单个地看,史料具有零散、片面的性质,整体地看,每一则史料都是历史发展过程中各个点、线、面的有机组成部分,从不同角度反映着历史活动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后人正是通过史料来解释历史和了解历史。   历史认识客体的丰富性和历史认识主体的时代性,使认识历史充满永久魅力。李大钊早在1920年就指出:“实在的事实是一成不变的,而历史事实的知识则是随时变动的;纪录里的历史是印板的,解喻中的历史是生动的。”②陈寅恪先生也指出:“一时代之学术,必有其新材料与新问题,取用此材料,以研求问题,则为此时代学术之新潮流。治学之士,得预于此潮流者,谓之预流(借用佛教初果之名)。其未得预者,谓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