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名著阅读:从记忆走向欣赏.doc
名著阅读:从记忆走向欣赏
名著阅读,在高考中已渐成气候。自从2007年福建省高考语文将文学名著阅读列入考试内容之后,时至今日,已有江苏、浙江、福建、江西、北京、山东等诸多省市将名著阅读纳入了高考考查的范畴,赋分最高已达16分。
应该说,对名著阅读的考查,出发点是好的,可以动用高考的指挥棒,促使学生多去读一读名著经典,适当增强一点文学修养。但是,考查什么呢?是考查记忆还是理解?是考查知识还是能力?
名著阅读的基础是记忆。
按照常规理解,既然“语文课程标准”认为名著阅读是培养学生对中外优秀文化知识的积累和传承的重要途径,是丰富学生的情感态度与审美价值观、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重要载体,那么我想,对名著阅读的考查,首先要考查的就是“阅读”――看看学生“读”了没有,“读”了多少,“读”到了什么程度,这就需要学生对名著的主要情节、人物、场景、结局等有一个熟记的过程,这一点毋庸置疑。
但是,记忆是手段,而非目的;记忆是出发点,而不是归宿点。如果只是一味地在死记硬背中兜圈子,而丝毫没有思维、能力的含量,那么名著阅读的考查也就走进了死胡同了。请看下面的两个例子:
[例1] 下面是《复活》的一段摘录:
涅赫柳多夫小声说着,浑身发抖,“你再也想不出来我感到我对你犯下了多么大的罪……”“‘我感到我对你犯下了多么大的罪’……”她气愤地讥诮道,“那时候你就没有感到这样,却塞给我一百卢布。那就是你出的价钱……”
他们所争论的这件使涅赫柳多夫有犯罪感的事是什么?请简要叙述。
[例2] 《红楼梦》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提到了贾宝玉的取名和抓周,为《红楼梦》的这个主要人物情节的推进定下了基调。请简要叙述这两件事。
这两道题基本上代表了目前名著考查的大致走向。从内容上来看,第一题考查的是涅赫柳多夫“诱奸”了谁,第二题考查的是宝玉“抓周”都抓了些什么。实事求是地说,这样的考查内容和方式是很无聊的,非但不能检测出学生的阅读与理解能力,更不用说欣赏,而且退一步来说,即便学生知道了、记住了这些,那又能怎样?在我看来,这些内容恐怕连“知识”都不能算得上。
但我们却依然乐此不疲,且有渐行渐远之势。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考查的逐渐深入细致,当然也有可能是为了防止“猜题押宝”,如今的高考对名著阅读的考查也愈加呈现出一种比较明显的“抓小放大”的趋势,而且愈演愈烈,“抠”得很细,“抠”得很碎,也“抠”得很偏,“抠”得很死。
[例3] 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A.郭沫若创作的《凤凰涅??》和《女神之再生》,分别借用了我国女娲炼石补天和天方国古代的神鸟“菲尼克司”从死灰中更生的神话材料。
C.《三国演义》写赤壁之战中,曹操败走华容道,脱险后到达南郡,突然大哭,说如果荀??在,决不会遭此大败,这是曹操在痛骂诸谋士无能。
这是江苏高考原题。在这两个错误选项中,A项为对应错位,因为“女娲炼石补天”和“神鸟‘菲尼克司’从死灰中更生”两则神话故事是《女神之再生》和《凤凰涅??》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应该或者必须掌握的,如此考查,切中要害。但是实事求是地说,C项的考查就未免太细了一点、也太偏了一点,这似乎已不再是考查“读没读过”了,而有故意为难学生之嫌了。平心而论,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究竟有多少人会“抠”得如此细致呢?尽管我也读过《三国演义》,而且不止一遍,但我确实不记得这里是张冠李戴了,“荀??”应换为“郭嘉”。我总觉得如果这样来考查名著阅读,那就不是“阅读”,而是“肢解”了,是肢解之后的死记硬背;如果这样来考查名著阅读,名著也就一定会被我们考“死”。
[例4] 请依次说出甲、乙、丙、丁处的人物。
贾母这边说声请,那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说完,却鼓着腮帮子,两眼直视,一声不语。众人先还发愣,后来一想,都哈哈大笑起来。甲撑不住,一口茶都喷了出来。乙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只叫“哎呦”;丙滚到贾母怀里;……丁离了座位,拉着他奶母叫揉一揉肠子。
我真不知道命题人考查的目的何在。对于史湘云、林黛玉、贾宝玉、贾惜春等人在“刘姥姥进大观园”时的各自不同的表现,学生记住了能怎样?没记住又能怎样?如果能够藉此来窥见人物的性格,可能还有一点思维的含量。
名著就像一道营养丰富的好菜,多吃一点可以增强学生的文学修养,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但如果一味采用死记硬背的“填鸭”的方式让学生去“补充营养”,那一定会“消化不良”。
这样的考查内容和方式,让人担心学生不会甚至不用将时间花在原著上,而只须将精力用在“名著导读”之类的资料上。真不知道这是名著的悲哀,还是教育者的悲哀。
名著阅读的目的是欣赏。
我丝毫不否认名著阅读从记忆、熟悉起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