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析我国古代的储君制度及其局限性.docVIP

评析我国古代的储君制度及其局限性.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评析我国古代的储君制度及其局限性

评析我国古代的储君制度及其局限性   我国古代的储君制度即太子制度在用人体系中具有最高和最重要的地位,时太子选择的标准实际上隐含了时不同层级和类别的领导角色的心理期待和思维定式,是所有用人思维的集中体现。因此,通过分析我国古代的储君制度来把握我国古代的用人思维及其时当代的影响,是十分有意义的。   一、我国古代储君制度的荟本形态   我国上古时期最高领导权力的转移实行的是具有原始民主色彩的禅让制,因而其继任人选的选拔不属于本文所讨论的储君制度的内容:本文所讨论的储君制度,专指始于夏朝、以家天下为背景的同性皇权的交接制度,即皇位继承人的选择制度。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度作为一种极端的私有制形式,其私有本性必然要求皇位在直系血亲间传承,最起码在同性之间传承。由于当时已经存在的男单女卑和一夫多妻的现实以及正统和单长的伦理观念,储君制度的理想形态就是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继承制在当时的合理性在于,摘长子是直系血亲和伦理正统的核心交汇点,具有血脉相连性和道德上的正当性,能最深刻且淋漓尽致地反映君主的国家权力私有愿望同时,由于多妻制的存在,君主一般都是多子的,如果不在诸多皇子之间确定优先继承的标准,争夺继承权的纷争将难以平息,必将削弱甚至倾友立权〕而嫡长子继承制的确立411将继承者的身份明确限定在一个最小的范围之内,以政治制度和道德规范的形式抑制其他皇子挽舰皇位的企图,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生族内郑的纷争,保证皇权交接的平稳性。   但是,皇位传承的事实形态远比理想形态复杂得多一方面、由于现实中存在君主早逝、乏嗣或皇子幼小、屏弱、病怠、不肖等情况,室子中缺少合适的继承者,于是嫡长子继承制又在现实中演变出一种补充形式,即兄终弟及制这种制度的可行性在于,它有效弥补了嫡长子继承制可能出现的直系血统的中断,保持了皇族血统的起码纯洁再者.此种制度下继承者年龄较长,能力、品行、体魄等因素都可兼作考虑,一般被选中者会具有较强的治政理性和统驭力,有}}l于皇权的巩固和维护整个统治集团的根本利益、当然,此种制度也不排除君主的兄弟势力坐大,乘隙笼络或胁迫朝臣,侵夺皇位继承权的情况。据学者统计,商朝共有3I位国王.其中父死子继者l3例,兄终弟及者14位,其他4位是由侄子或堂兄弟继位(徐连达、朱子彦著《中国皇帝制度》,广东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另一方面,皇位传承除了考虑君主最直接的私欲外,还得考虑整个立族乃至整个王朝的长治久安,因此,除了对继承者具有摘长子的舟份要求外,还有贤的素质要求〕如果摘长子离贤的标准太远,君主就有可能将其废除,另立其他摘亲皇子或者立庶。当然,这种行为是要胃很大风险的,因为它与立嫡立长的既定礼法相悖,可能招致一些大臣和社会典论的反对,尤其是会遭到拥立嫡长子者的坚决抵制,甚至会激起内乱和反叛。有人对秦汉两代共26个立帝作了统计,以摘子继承立位的只有西汉时的3位;东汉皇帝仅I人是摘出。两宋的l8个皇帝也仅有3位是摘出,明代16个皇帝有5个是摘出可见,以摘继位的比例并不高(杨鸿年、欧阳鑫著《中国政制史》,安徽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储君制度除了嫡长子继承和兄终弟及两种主要的形式外,还有众臣拥裁、宗室入继、宫廷政变、权臣挂立以及秘储制(由康熙始创、雍正完善)等变异的形式。   二、我国古代储君制度的实施情况和评价   储君制度既是君主家族政治权力存亡乃至血统继绝的命脉所系,也是影响整个统治集团的根本利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黎庶生活状况的关健性因素.、从历史发展的客观过程来看,许多王朝的衰亡与储君的选任不当密不可分。如商王朝因封王的基虑无道而灭亡,而在决定他为继承人时,还有其他的选择。据(史记,殷本纪》记载:帝乙长子曰徽子启,启母践,不得朋。少子辛,辛母正后,辛为嗣。帝乙崩,子辛立,是为帝辛。天下谓之纤”微子是后世公认的贤人,如果他继任帝位,商朝也许不会那么快灭亡,而且作为长子,他也不是完全没有继任的资格,但辛因峭即位..是完全符合当时的储君制度的,这也说明储君制度具有内在的局限性秦始皇统一六国.杨坚代北周而建立强大的隋朝,可谓“其兴也勃焉”,而且他们本人都以雄才大略、勤于政务而著称,但他们建立的大一统的王朝却都在儿子手中很快地及灭了,可谓.其亡也忽焉”,二者共同的恶剧在于,断送他们江山的不肖子原本都不是正统的继任人,只是由于皇帝受惑和权臣趁间用计而使储位易主,并最终导致了一个王朝的速亡。与此相对应的是,西汉“文景之治”的开创者汉文帝刘恒,唐代“贞观之治”的缔造者唐太宗李世民,按照正常的储位继承制度都鲜有登上皇位的机会,但刘恒因汉惠帝无子而被大臣拥立,唐太宗登上帝位则是由其“亲执弓以射杀其兄(太子),疾呼以加刃其弟”,通父退位,通过发动玄武门政变而实现的。这两则事例说明,我们经常引以为荣的历史上两

文档评论(0)

专注于电脑软件的下载与安装,各种疑难问题的解决,office办公软件的咨询,文档格式转换,音视频下载等等,欢迎各位咨询!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