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分子印迹-化学发光传感器测定贝母属类样品中的贝母素乙.docVIP

谈分子印迹-化学发光传感器测定贝母属类样品中的贝母素乙.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谈分子印迹-化学发光传感器测定贝母属类样品中的贝母素乙

谈分子印迹-化学发光传感器测定贝母属类样品中的贝母素乙  贝母素乙生物碱是贝母类属植物中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具有祛痰、止咳、镇咳、解毒、平喘、抗菌等功效,临床主要用于干咳少痰、淋巴结核、哮喘支气管炎等疾病的治疗。目前,微量贝母素乙的分析方法主要有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法、高速逆流色谱法、近红外光谱法和薄层色谱法等。但在进行复杂样品分析时,由于干扰物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样品中痕量贝母素乙的测定。因此,亟需建立准确、快速的贝母素乙检测分析方法。   化学发光分析法( CL) 已在药物、食品安全控制、环境卫生检测和元素分析等领域有着广泛地应用。虽然化学发光法对被测物质的分析灵敏度高,但选择性差,所以限制了其在复杂样品中的分析和应用。分子印迹聚合物( MIP) 具有选择性高、识别能力强、合成简单、低成本、耐酸碱和高温等特点。MIP 在固相萃取、抗体和受体模拟物、色谱分离、生物分析、食品和医药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研究。MIP 虽然具有较好的选择性和很高的稳定性,但依靠溶剂的洗脱作用除去模板分子是非常困难的。目前,用分子印迹聚合物制备的化学发光传感器,不但能提高方法的选择性,而且还可以解决模板分子包埋过深而难以脱附的问题。   本文以贝母素乙为模板分子,分别用环氧树脂、聚乙二醇1000 和二乙烯三胺作为功能单体、致孔剂和交联剂,通过逐步聚合反应,合成出贝母素乙分子印迹聚合物。用贝母素乙分子印迹聚合物填充固相萃取柱,连接在流动注射化学发光仪流通池的通路中,作为化学发光传感器的识别元件。使用化学发光体系贝母素乙-酸性高锰酸钾-硫代硫酸钠进行贝母素乙的检测。建立了测定贝母素乙的分子印迹-化学发光传感器的分析方法。将此传感器直接用于测定川贝母、浙贝母和青海暗紫贝母样品中的贝母素乙,结果令人满意。该传感器对贝母素乙的检测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较好的稳定性。   1 实验部分   1. 1 主要仪器与试剂   IFFM-D 型流动注射化学发光仪( 西安瑞迈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UVmini-1240 型紫外可见分光分度计( 日本岛津公司) ; KQ-5200DB 型数控超声波清洗器( 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 ;AB2042N 型电子天平( 上海梅特勒-托利多仪器有限公司) 。贝母素乙、贝母辛( 色谱纯,上海源叶科技生物有限公司) ; 川贝母、浙贝母、青海暗紫贝母( 青海西宁宝瑞康大药房) ; 环氧树脂( 化学纯,郑州澳彩化工原料有限公司) ; 二乙烯三胺( 分析纯,上海鼓臣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聚乙二醇-1000( 化学纯,江苏省海安石油化工厂) ; 盐酸( 分析纯,上海青凤化工厂) ; 硫代硫酸钠( 分析纯,郑州子诺商贸有限公司) ; 甲醛( 分析纯,西安蓝翔化工有限公司) ; 实验用水为二次蒸馏水。   1. 2 贝母素乙分子印迹聚合物( MIP) 的制备   称取8. 0 g 聚乙二醇1000( PEG) 于1 000 mL烧杯中,水浴60 ℃下溶解,加入0. 430 g 贝母素乙,搅拌器搅拌混匀。然后加入2 g 二乙烯三胺,继续混匀,随后加入8 g 环氧树脂,强烈搅拌数分钟,置于超声仪排气,得聚合物溶液,将其移入封口的5. 0 mL 一次性注射器中,用薄膜塑料密封,放在60 ℃恒温烘箱内,聚合反应24 h,得到白色棒状的贝母素乙MIP。取出后冷却至柱体硬化,使用锉刀等工具将柱体变为粉末状。用60 ℃蒸馏水多次冲洗放在烧杯里的MIP 粉末,然后在60℃烘箱内干燥2 h,备用。非印迹聚合物( NIP) 除不加贝母素乙外,其他步骤相同。   1. 3 结合实验   在0 ~ 10. 0 mmol /L 浓度范围内,分别向12个25 mL 比色管内加入5. 0 mL 贝母素乙甲醇溶液,再加入20. 0 mg 去除贝母素乙的MIP 粉末,室温下置于恒温水浴中结合12 h。取适量离心分离后的溶液稀释至一定体积,在375 nm 波长下,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贝母素乙的浓度,根据3 次平行测定的平均值,计算贝母素乙在MIP 上的结合量。   1. 4 贝母素乙分子印迹聚合物   柱敏感元件( 传感器) 的制备取一截直型塑料管( 3 mm times; 15 mm) ,先将一端用少许玻璃棉塞住,然后向另一端内加入10. 0mg 筛选而未洗涤的MIP,再用少许玻璃棉封填端口,此柱作为贝母素乙分子印迹-化学发光传感器的识别元件。测定数据前,将酸性高锰酸钾-硫代硫酸钠溶液通过蠕动泵流过传感器,以便清除传感器上的贝母素乙。当体系溶液流过传感器时,与柱上的贝母素乙发生反应,产生CL 信号。随着贝母素乙逐渐被消耗,CL 信号开始逐渐降低。当信号降至与NIP 的信号相同且稳定时,表明贝母素乙完全被洗脱。用二次蒸

文档评论(0)

专注于电脑软件的下载与安装,各种疑难问题的解决,office办公软件的咨询,文档格式转换,音视频下载等等,欢迎各位咨询!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