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学110(沈小洪飞)
* 沈家门小学 洪飞 作者介绍: 钟建林 网名:远山,天涯博客:山声月影,福建教育杂志社《福建教育》编辑部副主任兼数学编辑,福建省小学数学教育研究会副秘书长,福建省中青年数学教师教学研究会副秘书长。 2001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2004年开始从事数学编辑工作。 名师介绍 她是教育部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委员、全国小学数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现任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小学数学室主任,全国知名小学数学特级教师。她曾获“全国模范教师”、北京市“人民教师奖”等。 课堂教学的实效主要指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教学目标定位是否准确,是否符合学生和教学内容的实际?教学内容的选择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是否充分有效地利用了教学资源?是否通过为学生创设有价值、有意义且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环境,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课堂教学是否关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落实?教学中,教师采取的教学手段和方式是否有利于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教学环节的设计是否关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是否进行了有效的评价与调控?因材施教,是否促进了不同学生的反思与进步?是否帮助学生体验成功,建立自信?是否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能? 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是否有效,首先看探究或合作的问题能否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是否有价值。问题是数学学习的核心,是学生探究的出发点,教师要精心设计探究问题,借数学问题的魅力引发学生探究的需要,为学生自主构建新知识、探究数学知识注入活力。 名师介绍 他是中国人民大学附属小学副校长,并担任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北师大版小学数学课标教材分册主编。他是全国著名小学数学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国家级骨干教师,并在工作中享受读书的惬意、课堂的精彩、研究的快乐、成长的幸福以及超越的激情,形成了自己“和谐自然”的教学风格。他足迹遍布全国,精彩的示范课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报告深受老师们喜欢,被老师们亲切地称为“有水平、没架子的特级教师”。 一节好课应具备“新、趣、活、实、美”的特点:新,理念新、思路新、手段新;趣,引发兴趣、保持兴趣、提高兴趣;活,教法灵活、教材用活、学生学活;实,内容充实、训练扎实、目标落实;美,风格美、氛围美、感受美。 对于讲课老师来说,克服紧张的方法很多,比如自我暗示法、深呼吸法、课前与学生谈话分析法等等。对于学生来讲,克服紧张的方法也有很多,最常用的方法就是课前教师根学生有一个简短的谈话,谈话内容可以是与本节课教学有关的,也可以是无关的,比如:猜老师的年龄、做相反的游戏、向老师提问、进行脑筋急转弯的游戏、问学生你们最喜欢什么样的老师给你们上课、你们猜老师最喜欢什么样的学生等等。 名师介绍 他是全国著名小学数学特级教师,浙江省小学数学研究会会长,浙江省特级教师协会理事,浙江省名师工作站导师,现任浙江省舟山教育学院小学数学教研员。他曾获“全国优秀教师”、“浙江省功勋教师”、“浙江省优秀教研员”等称号。他认为:数学教育的本质是促进学生和教师共同健康的发展,所以我们应该追求数学课堂教学的整体和谐。 课程改革是一项以先进理念为指导、需要精心设计、合理实施的系统工程,始终要保持理性,要实事求是、严格按科学规律办事,不搞形式主义,不盲目屈从权威,不随意否定过去被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且也适应当前教学状况(班级授课制、师资队伍现状、教学基础设施等)的观念、模式,而应该在扬弃的基础上“与时俱进”。我们在数学课改过程中,要理性地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的关系,绝不能搞历史虚无主义,要思考如何使国外先进课程理论,模式本土化。 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预设的教学过程同课堂的真实情境之间经常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偏离。预设和生成是辩证的对立统一体,两者是相互依存的,没有高质量的预设,就不可能有精彩的生成。反之,如果不重视生成,那么预设必然是僵化的,缺的乏生命活力的。预设越充分、越科学,生成就越有效、越自然。那种片面强调“动态生成”、甚至用“动态生成”否定必要预设的做法是错误的,在实际教学中会造成“自由生成”和“无序生成”的可怕后果。 掰手指的方法是客观存在的,关于如何引导学生,主要有三种看法: (1)强化凑十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如通过比赛让孩子意识到掰手指不如凑十法方便快捷,再让优生讲如何用凑十法计算。 (2)不必操之过急,让学生慢慢接受凑十法。 (3)努力沟通掰手指和凑十法的联系,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发展。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