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旅游资源的评价与观赏.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3章旅游资源的评价与观赏

* * 夏天的佛香阁 * * 秋天的佛香阁 * * 冬天的佛香阁 * * “体物” 儿童 女性 * * “体物” 坚定性格 * * 体物 “意匠经营” 布局、裁剪 立意 * * (2)如何欣赏? 对基本构景手法的理解 * * 谢谢大家! * * 白云出岫 * * 薄雾细雨 * * 云南大理崇圣寺三塔 青山薄雾 * * 海市蜃楼 * * 峨眉佛光 * * (2)如何观赏 (基本的欣赏技能) A、观赏的方法 B、观赏的距离 C、观赏的角度 D、观赏的时间 * * 观赏方法之一 ▲动态欣赏:旅游者在游赏过程中以各种形式(步行、乘 车、乘船)移动,沿着一定的风景路径进行 观赏的方法。 例如,位于湖南省西部的武陵源风景名胜区,总面积391㎞2,区内有石英砂岩柱峰3103座,千米以上峰柱243座,境内长2㎞以上的沟谷32条,总长度约85㎞。规模宏大,形态万千,只能采用动态观赏的方法,利用区内的游览车、缆车、步行的方式遵循一定的线路游览,才能窥以全貌,得到强烈的审美感受。 (不足:对景观美的体验和感知不够充分,审美信息获得不够丰富。 ) * * * * 观赏方法之二 ▲静态欣赏:选择一定的观景位置,面对景观的一种相对静止 的观赏方法,通过视线的移动,仔细领略和品 位景观中的审美信息和文化内涵。文化内涵丰 富的人文景观较适宜静态观赏。 观云海、听涛声、察色彩、辩特征,都需要静的状态才有效。 例如,黄山奇特的山石必须在一定的位置上仔细玩味才能体会到其妙处。 * * 散花台观“妙笔生花” 曙光亭观“仙人背包” 清凉台观“猴子观海” * * 观赏距离之一:空间距离 空间距离的把握直接影响旅游者对景观整体与局部美的感受。远距离观赏:可获得整体美或对全景的审美感知。 近距离观赏:适于体量较小的景观或景观细微处。 例如: 北京香山的红叶,远观才有“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之意,这是远距离观赏带来的审美感受,但如果身在其中,近看一树一叶,则难以收到这样的效果。看玫瑰牡丹,只有近赏,才能充分感受形态美和嗅觉美。 * * * * 观赏距离之二:时间距离 旅游景观形成年代久远,在时间上与旅游者之间存在距离。 形成年代越久远,与旅游者之间的时间距离越大,但其历史积淀也越深厚,观赏价值和吸引力也越大。 面对这样的景观,犹如面对过往的历史,旅游者审美情感不知不觉被唤起。 例如: 武夷山中古人留下的令人惊叹的悬棺、回首远望蜿蜒起伏的万里长城,会产生无限遐想,思古之幽情油然而生。 时间距离带来的独特的审美感受的强弱与旅游主体自身的审美鉴赏力有关。 * * * * 观赏距离之三:心理距离 旅游者在进行审美活动时的审美态度,应与现实生活或工作态度保持一定的距离。应将景观作为一个纯粹的审美对象加以关照,在游赏目的的指引下完成旅游审美活动。与旅游活动无关的状态离旅游者越远,越有利于缩短旅游者与景观对象的心理距离,全身心地投入到景观审美体验和感知中。这就意味着旅游者与景观对象的心理距离越近,越容易进入审美状态,得到美的享受。 * * C、观赏的角度 景观观赏的角度,是指旅游者与旅游景观之间构成的不同视角与方位。角度不同,观赏到的景观效果不同,有时会看不到或体会不到景观的美。 ▲角度的转换是视角的变化。可分正面观赏和横向观赏,对观赏对象可取平视、仰视和俯视。(仰望峭壁、俯视水波) ▲角度的转换表现于动静、主客转换中获得别样意趣。(船上观景,景物“看”我) * * 平视: 视线前方延伸,欣赏开阔的景观。极目远眺,心胸开阔,心旷神怡。 平视黄山云雾,“冲融而飘飘茫茫” * * 适当距离仰视:瀑布景观 * * 湖南武陵源金鞭溪畔的“金鞭崖” * * 较高的亭台楼阁上远望俯视:江河湖海 远眺俯视:千峰万壑 * * 山水组合景观:乘船观两岸风景(桂林山水) * * 主客转换(黄山飞来石) * * 湖沼池塘——低临水面欣赏 * * D、观赏的时间 许多景观会随着季节、时间、天气状况发生变化,因此必须善于把握最佳观赏时机。(如云海、红叶等)。 * * 黄山怪石:“仙人踩高跷” * * (1)美感分析 A、 飞动之美 B、 空间之美 C、 意境之美 * * 龙虎鸟蛇等生动动物形象的古代雕刻。(古希腊建筑上的雕刻多半用植物叶子构成花纹图案。唐朝以后植物花纹雕刻才逐渐兴盛)。汉代开始,云彩、雷纹和翻腾的龙、带翅膀的雄壮动物的绘画雕刻。古典建筑斗拱俊柱,飞檐起翘。 深层哲理、观念形态 (文化层次) 艺术形象建筑形象 A、 飞动之美 * * 颐和园万寿山后山的石狮 * * 颐和园北海 (龙纹、龙爪、飞舞) * * 园林的艺术处理是处理空间的艺术。为丰富对于空间的美感,园林建筑中多采用各种手法

文档评论(0)

haih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