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七章建设用地评价
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涵义 土地集约利用潜力是指在目前经济技术条件下,不增加或者少增加建设用地,通过土地深度开发而实现单位面积土地利用效率和效益提高的能力。 本章框架 三、建设用地开发潜力评价 一、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 1.自然条件适宜性评价 二、建设用地经济评价 1.建设项目经济评价 2.生产布局适宜性评价 2.建设用地分定等级 3.建设用地估价 1.建设用地开发潜力的概念 2.建设用地合理规模的确定 3.城市土地的合理利用 3.景观设计适宜性评价 4.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 建设用地合理规模的确定 一个地区建设用地的合理规模应该是等于其各个部门项目建设对于土地的需要,并且小于按照自然条件评价所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或者自然环境的土地人口承载力。 城镇规划用地,按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的规定,城市规划人均建设为60~120平方米(表7-12)。 表7-12 城市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分级 现有城市的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应根据现状人均建设用地水平,按表7-13的规定确定。 表7-13 现有城市的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 建设用地合理规模的确定 编制和修订城市总体规划时,居住、工业、道路广场和绿地四大类主要用地的规划人均单项用地指标应符合表7-14的规定。 建设用地合理规模的确定 表7-14 城市规划人均单项建设用地指标 编制和修订城市总体规划时,居住、工业、道路广场和绿地四大类主要用地占建设用地的比例应符合表7-15的规定。 建设用地合理规模的确定 表7-15 城市规划建设用地结构 村镇用地标准,按照《村镇规划标准》的规定,村镇人均建设用地为50~150平方米(表7-16)。 建设用地合理规模的确定 级 别 一 二 三 四 五 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平方米/人) 50~60 60~80 80~100 100~120 120~150 表7-16 村镇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分级 对已有的村镇进行规划时,其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应以现状建设用地的人均水平为基础,根据人均建设用地指标级别和允许调整幅度确定,并应符合表7-17的规定。 建设用地合理规模的确定 现状人均建设用地水平(平方米/人) 人均建设用地指标级别 允许高速幅度(平方米/人) ≤50 一、二 应增5~20 50.1~60 一、二 可增0~15 60.1~80 二、三 可增0~10 80.1~100 二、三、四 可增0~10 100.1~120 三、四 可减0~15 120.1~150 四、五 可减0~20 150 五 应减至150以内 表7-17现有村镇的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 村镇规划中的居住建筑、公共建筑、道路广场及绿化用地中公共绿地四类用地占建设用地的比例宜符合表7-18的规定。 建设用地合理规模的确定 用地类别 占建设用地比例(%) 中心镇 一般镇 中心村 居住建筑用地 30~50 35~55 55~70 公共建筑用地 12~20 10~18 6~12 道路广场用地 11~19 10~17 9~16 公共绿地 2~6 2~6 2~4 四类用地之和 65~85 67~87 72~92 表7-18 城市规划建设用地结构 对于工业项目建设,工业项目用地的需要应该等于项目投资总额除以该类项目建设规定投资强度(见教材p ,表7-19 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投资强度和容积率控制指标)。 建设用地合理规模的确定 本章框架 三、建设用地开发潜力评价 一、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 1.自然条件适宜性评价 二、建设用地经济评价 1.建设项目经济评价 2.生产布局适宜性评价 2.建设用地分定等级 3.建设用地估价 1.建设用地开发潜力的概念 2.建设用地合理规模的确定 3.城市土地的合理利用 3.景观设计适宜性评价 4.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 城市土地的合理利用 城市土地的合理利用: 一方面要从城市化过程的角度分析,探讨城市数目增多的情况下,建立合理的城市体系,控制城市规模,大、中、小城市的协调和合理发展,从土地总量上控制建设用地增长。 另一方面,要认真研究在城市用地总面积中,城市各个产业部门占用土地的多少及其比例关系。并合理调整城市生产力布局与产业经济结构,充分发挥城市土地的级差效益,使土地利用结构合理化。 我国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关系是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据研究, 1988年,我国工业化率为22.6%,城镇化率应为42.5%,而实际上,城镇化率只有28%~30%,滞后10个多百分点。 城市土地的合理利用 从我国城市用地结构现状来看,也普遍存在着城市土地中生产性用地过多,工业占地比重过高。 城市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 市内交通道路狭窄,交通阻塞 绿地面积过少 城市产业布局不合理 土地浪费,土地污染等不合理现象有的地方也较为严重 土地征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