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议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技素养.doc
浅议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技素养
【摘 要】新数学课程标准也提出:要在数学教学中注意渗透科学意识,培养科学的世界观,要将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贯穿于数学教学始终。教师教学应顺应新时代发展的需要,将科技素养的培养纳入到日常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勇于创新的意识,做有科技素养的一代新人。
【关键词】数学教学;科技素养;培养
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质,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不仅是新课程理念下的素质教育要求,而且更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质呢?笔者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作了如下尝试。
一、点滴引领,系统渗透
在数学课中,要以课堂教学为主,加强导路引领,在教学活动中结合数学导学内容、创设导学情境灵活地把科技教育融入到学科教学之中。加强对学生进行科学思想的传播、科学态度的培养、科学方法的传授。
1.传播科学思想
小学数学教材中有着丰富的传播科学思想的相关内容,这些因素在培养科技意识中大为有用,不容忽视。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挖掘这些内容,有机地进行科学思想的传播。例如,小学数学四(下)25页第六题――将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与太阳的平均距离读出来,并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
水星:5805000000千米 地球:149600000千米
木星:780750000千米 天王星:2892000000千米
海王星:4519500000千米 土星: 1436400000千米
火星:228600000千米 金星:108450000千米
在孩子们完成该题并评讲完后,我抛出这样的问题:其它行星上有人吗?八大行星与太阳的平均距离是靠什么方法知道的?,世界上的任何事都是不可知的吗?通过启发引导讨论,使学生懂得要相信科学,同时渗透世界是可知的科学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2.培养科学态度
“严谨”是数学学科的基本特点,它要求数学推理过程严密,结论的描述精准。如分数的基本性质:在分数里,分子和分母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其中“同时”、“相同”、“0除外”凸显了这条性质的严谨性和完整性。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从细处入手,实处下工夫,充分发挥这些独特优势,加强对学生进行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方面的培养。天长日久,定会有所收获的。
3.科学方法训练
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发现问题――作出假设――论证假设――得出结论――应用结论)是从事学科探究活动所必须采用的一些方法,学生一旦掌握了这些方法,也就学会了真本领,也就能在数学探索的过程中,获取科学新知、发展科学能力、提高科学素质。如从具体的认知活动来说,要训练学生遇到问题时,认真审题(给出的信息)(即看到了什么?),明确解题的目,把握解题的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按顺序进行多方位的科学的思考(即想到了什么?)。通过猜想、推理、实验等方法得出新结论(即得到了什么?)。训练学生的观察、思考、实验、推理等基本的科学方法。
二、培养自信,鼓励创新
利用数学学科本身具有的普遍适用的基础技术启蒙教育的特性,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科学思维,对小学生进行科学素养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培养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猜测,勇于探究,启发他们创新很有必要。
1.在猜想中验证
科学家牛顿曾说:“伟大的发现和发明少不了大胆的猜想。”适时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去猜想、探索,是从事新的学习或实践的知识准备、积极动机和良好情感。人们在已有的科学知识的基础上,合理猜想,再通过实践、验证,能够在丰富的科学探究活动中获取知识。例如,在教学认识“圆柱的表面积时”,首先要学习侧面积(又是学习表面积的重难点),课前我布置学生收集了些生活中的圆柱形实物,以小组为单位,首先仔细观察,再大胆猜一猜:这些圆柱形的侧面积展开图将是什么形状的?(学生议论纷纷,众说纷纭)接着我抓住时机启发学生思考:如果要展开该怎么剪?它与圆柱有什么关系?(学生兴趣盎然)为了探究彻底全面些,我将事前准备好的几组不同圆柱形纸筒分组放在各小组的桌上,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看一看,猜一猜后达成基本的共识,通过动手操作,主动探索,共同验证等环节――得出圆柱的侧面积展开图可以是一个长方形(长是底面周长,宽是高),当然也可以是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这样在解决问题的途径中,引领学生大胆猜想,积极探索验证,激发学生研究问题的浓厚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在大胆猜想中萌发了创新意识,唤起了创新欲望,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2.在诱导中探究
为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必须引导学生去观察、思考、探究。在数学教学中,探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