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史研究-蔡若峰(IMG-1208161).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文化史研究-蔡若峰(IMG-1208161)

马来西亚韩江学院 课程:中国文化史研究 教授:孙立尧 教授 题目:从《孝经》谈古代的孝治天下策略 名字 :蔡若峰 (CHUA LEOK HONG) 学号 :邮址:– “家”这安定下来,才能使国家社稷处于稳定的局面。 而《孝经》强调以孝德思想为主,将使每个家庭的成员对本身的家庭产生强大的向心力,使大家长掌握实权。如此一来,家庭便会趋于安定的状况,也直接地减低使社会动荡不安的因素。 《孝经》中的《五刑章第十一》里:子曰:“五刑之屬三千,而罪莫大於不孝。”阐明了“不孝”是最大的罪过。这一章让社会的每一个人都深爱“孝德”思想的影响,进而树立起了一家之主在一个农业家庭的单位里的威严。大家长的意见,往往就是指令。而孩子们通常都不会轻易地违背父母。《圣治章第九》里:“ 孝莫大於严父,严父莫大於配天。”强调人伦始于父亲,而人的各种品行中,没有比孝行更加伟大了。而各种孝行之中,又以尊敬父亲(一家之主)为最重要的了。(3) (2) 明朝吕维祺:《孝经或问》 ,古籍, (网址:/streamcn#page/n14/mode/2up) (3) 胡平生、陈美兰译注:《孝经、礼记》,中华书局,第257页,2010年1月北京第六次印刷。 敬畏天地,孝顺父母的思想因此得以从上向下始终贯彻。这种思想直接地从上层(领袖或父母)牢牢地控制着下层(百姓或子女)。 2) 《孝经》把“孝道”与“封建法治”之相互联系。 在中华文化中,封建的宗法社会虽然为现代人所诟病。但是如果综观全局,它可是文化历史上一个十分重要的阶段。如果说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文明胥赖于封建的宗法制度也不为过。别忘记,它对于塑造辉煌的中华文化有着不可以或缺的重要性。从另一个层面看来,它对社会起着稳定的作用,而社会上的稳定才能促进文化的发展。要分析文化与历史,不应该忽略当时的客观因素,也不应该以当今的社会观念与价值来评估,这将会失之偏颇。 孔子和孟子都提倡“仁”政治天下,而《孝经》与孔孟的基调相同,讲的都是治天下的策略。因此,孙景坛在《百家争鸣新论》中曾认为:《孝经》应是百家争鸣的一个学派,或至少要应做为儒学的一个分支。不过,若从严格的学术意义来讲,还是将其定为一个独立的学派较为合理。因为孔儒的思想核心是“仁”,即“仁政”,而《孝经》是“孝政”。(4) 《孝经》的主轴在于“孝德”,但是自古以来受到各政权君主的追捧,里头的“政治因素”自不待言 。如果把《孝经》里18章仔细分析,其中的16篇章全都是围绕忠君、事君和宣扬君权的思想。在很大的程度上,君主们的热烈推广《孝经》与它的“孝治天下”不无关系。 (4) 孙景坛:《〈孝经〉理读》自序, 第一章,第三段 (网址:/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810:2012-08-14-03-42-20catid=19:2012-01-22-05-39-50Itemid=24) 其中的《广至德章第十三》里曾有这么一段:“子曰:‘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这一篇章把至德的的主要涵义提出来,使领袖知道具体的实行方式。它说明了:领袖要指导人民行孝道,其方式并不是亲自到人民的家去实地指导,而是广泛地让做孩子的知道孝敬双亲,进而所有做父亲的人;做弟弟的知道友爱哥哥,进而友爱所有做兄长的人;再进一步地让做人民的知道尊敬长官。 根据我个人的看法,《广至德章第十三》是把孝德的思想渗透到草根阶层去。而只有家庭友爱、社会和谐,就能进而达到稳定并“治天下”的理想了。 从政治的层面看来,古代君主欲把《孝经》里的孝德思想移转到侍奉君主的概念在《广扬名章第十四》里的这么一段里有着十分明显的痕迹:子曰:‘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事兄悌,故顺可移于长;居家理,故治可移于官。是以行成于内,而名立于后世矣。’ (孔子说:‘君子能孝亲,必具爱敬之诚,以爱敬之诚,移作事君,必能忠于事君。他能敬兄,必具和悦态度。以和悦态度移于事长。必能顺于长官。处家过日子,都能处理得有条有理,他的治事本能一定很有办法,如移作处理公务,必能办得头头是道。所以说:一个人的行为,能成功于家庭之内,这样由内到外,替国家办事,不但做官的声誉显耀于一时,而且忠孝之名,将永远留传于后世。)(5) 从自家本身开始孝顺父母、友爱兄长;然后再把这一种整体上的行为直接转移到君主、长官方面,从而达到了“家家和气、天下兴旺”的最终目标。 “在儒家的政治伦理中,‘孝’不仅指一个人对亲人的天然之情,更以孝敬父母、尊敬兄长为轴心,逐层地向外扩展、推进,将孝道与家族、国家和天下相连结。” (6) 3) 《孝经》强调国家法律的权威,维护

文档评论(0)

haih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